成本低,效率高,秧苗质量好
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周国勇
“这个秧苗好,种出的水稻好管理,产量又高!”今天,在位于山下湖镇新桔成村的诸暨市康苗粮食专业合作社,来自杭州萧山区的种粮大户姚建刚正将一叠叠育秧盘往车上搬,秧盘里都是露出芽尖的早稻苗。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年来诸暨买秧苗了。
事实上,这种采用了“叠盘暗出苗”技术培育的水稻秧苗,目前在全国范围收获了广泛的“拥趸”,而诸暨山下湖正是这项育秧革新技术的诞生地。
(用育秧盘流水线播种)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传说中的育秧“神操作”远比想像中简单:只见工作人员将浸泡好的稻种,用流水线形式播在一盘盘育秧盘里,待这些育秧盘自动堆叠到一定数量后,再将它们转移至一间可以控温控湿的暗室里,然后只要静等稻种出苗就行。
“育秧房的温度和湿度分别控制在32摄氏度左右和90%以上,达到种子发芽最适宜的环境条件。”诸暨市康苗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益飞说,传统育秧过程一般需要4~5天,而采用叠盘暗出苗技术只需36个小时左右,时间大大缩短。
(将育秧盘堆叠后移至智能育秧房 )
“不但育秧速度快,而且能减少用工、提高育秧房利用率,干谷用量也可以减少约1/3,但苗的质量反而好,出芽率高、整齐,插种后成活率高。”诸暨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伟祥说,从这几年统计看,出苗率和水稻亩产均可提高近10%。
据了解,2014年,在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中国水稻所的技术指导下,“叠盘暗出苗”技术率先在该镇试点成功。此后,根据生产实际,当地农技部门对此进行了反复改进完善,形成一套成熟、可复制的育秧新模式。
“其中作为最核心部分的智能育秧房,原来用的是秸秆等生物质燃料,一套控温控湿的设备价格需要二三十万元,我们现在改为使用电能,效果一样,但成本降到了5万元以内。而经济、简便,让这项新技术得以更快成果转化和复制推广。”杨伟祥语气中透着自豪。
(用叠盘暗出苗技术育秧省工、节本、速度快、秧苗质量好)
据悉,至目前,诸暨已在全市建立叠盘暗出苗育供秧中心10家,其中光诸暨市康苗粮食专业合作社一家就可满足2500亩以上水田的用秧需求。“今年春备耕启动以来,我们已接到绍兴地区及省内周边区域早稻秧苗订单3000亩,首批400亩秧苗已经发货。”黄益飞说。
由于省工、节本,生产效率高,使用效果好,叠盘暗出苗这一“绍兴版”育秧技术已在浙江、广西、江苏、黑龙江等全国10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面积总计500多万亩。
作者: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