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3名500万年薪起步的“天才”空降海亮集团,一个月过去了,他们在干什么?

2018-09-19 10:45

来源:掌上绍兴原创

绍兴晚报-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何丹 文

8月初,3名平均年龄仅29岁的管理“天才”以500万年薪起步的“价码”正式入驻海亮集团,出任海亮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冯海良的特别助理。30岁不到、500万年薪起步,消息一出,迅速引发各界热议。有人为人才真“贵”而惊叹,有人质疑海亮是否“作秀”?如今,一个月过去了,3位“天才”在海亮成长得如何?事件传递出海亮怎样的人才观?日前,记者再次走进海亮集团。

3位“星青年”与老板合影(从左到右依次为陈军伟、杭承政、冯海良、杨珏)

A 3位“天才”何许人也?

陈军伟,1991年出生,北京大学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主席。

杨珏,1988年出生,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社会学系研究生会主席。

杭承政,1988年出生,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团委副书记、研究生会副主席。

北大、清华博士,学生会领导,3位“天才”的简历可谓“金光闪闪”。当然,仅凭这些头衔要进入“海亮”的“星青年”人才战略名单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万里挑一。今年2月1日,海亮集团启动“星青年”人才战略,面向全球招募5000名优秀青年人才,其中“500万年薪起步,招聘30岁左右的优秀管理人才”引发各界关注。招募吸引了海内外2万多人报名,其中,毕业于牛津、剑桥、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高校或就职于知名跨国企业的有上千人。

进入首轮测评遴选的候选人共119名。到6月底第二轮遴选,只剩下38人。

最终,历经简历初选、结构化面试、第一轮测评、第三方机构情商智商测评、第二轮无领导小组讨论、商业汇报展示及终面考核等七轮严格筛选和评价后,上述3人脱颖而出。“此次招聘是为未来5-10年公司高管输送储备人才,所以学历、专业不是关键,但是高情商、高智商、高潜质是关键。”冯海良这样解释。

3位“天才”入驻海亮后,一直被小心地保护着,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不过,8月24日,陈军伟在一次内部教学分享中还是道出了他的成长经历,让外界得以一窥“天才”的成长路径。

陈军伟说,自己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偏远小山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境比较贫困,为了供自己上学,不仅体弱多病的父母不得不整天在地里忙碌,成绩优秀的姐姐还不得不中途辍学。正是这样的家庭状况,使他承载了改变家庭的希望,并以此为动力不断刻苦学习。

大学就读的是四川大学。大学期间,他凭借自己的优异成绩拿到了最高额度的奖学金,而且积极勤工俭学,除了新生第一学期的4980元学费,没有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相反,每年还有2万元的余钱寄回家里;本科毕业后,他被四川大学直接保送到北大攻读博士学位。

在北大,他不仅当上了北大学生会主席,而且斩获了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第三届新尚杯全国高校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二名、优秀毕业论文(第一名)、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等50余项荣誉,并受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表彰。他主导的创新项目被一家企业买走,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100万元,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家庭状况。

B “天才”在海亮干了什么?

8月份入职时,为了减少过度的社会关注,帮助3位年轻人减轻压力,海亮集团只在会议室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聘书颁发仪式。此后,3个人都作为董事局主席冯海良的特别助理,在“导师”冯海良的身边,接受“言传身教”。但同时,他们又都有具体职务安排。

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冯海良带着他们主持参与了众多重要会议,如集团职能体系梳理会议、国际教育改革会议、研究院发展战略会议等,帮助3人从宏观层面对集团有全局了解。

“我会花很多精力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将30多年来在市场风浪和商场实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与他们分享。”在3人入职之初,冯海良曾这样表态。

助理之外,他们同时被安排到海亮集团重点发展领域中的重要管理岗位上“接受挑战”。陈军伟被任命为海亮教育管理集团国际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而国际教育正是海亮教育的核心事业。尽快学习熟悉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直接参与海亮国际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是陈军伟当前的首要任务。

杭承政与杨珏则分别担任海亮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和海亮儿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这两个研究院作为海亮教育的重要智库,承担着海亮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发、教育教学标准建立、教育评价督导等重要职责,是海亮教育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两位年轻人既要负责研究院日常事务,又要直接牵头学生综合评估体系项目开发,这段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海亮集团首席人才官张滨介绍,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冯海良一有时间就约3人详谈工作中的体会感想,针对具体问题“把脉问诊”。

C 海亮算的什么账?

500万年薪起步,3个人,一年薪资支出就是1500万元,10年就是1.5亿元。以后每年薪水可能还会递增。3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值这个钱吗?海亮算的什么账?是作秀吗?这一事件不仅在社会上,在海亮内部也引发了争议。

对这些争议,冯海良没有回避。“‘500万年薪招聘30岁左右管理天才’的创举,在社会各界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是作秀,有人觉得是口号。”在3位年轻人入职后,他专门写了一封2000字的《致全体海亮人的一封信》,直面争议,剖白了他的心迹,及海亮的人才观。

在信中,冯海良表示,500万年薪是“海亮对人才渴求与尊重的充分展现,是一份庄重的承诺。”

“30岁!500万年薪!比我们现在绝大多数高层都拿得多得多,有同事难免会心里犯嘀咕,有这样或那样的疑惑和不解。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值不值得这样做?”冯海良自问自答,给出了他的解释:人才是海亮最稀缺的资源,对人才的投入也是一种投资,而且是战略性投资,虽花费巨大但未来可期。海亮事业如果有了一位“天才型”的领袖来引领,其带来的价值和效益可能就是十倍百倍的。

外界看到的是高薪,冯海良看到的是人才难求,他回忆:两年多前,曾通过全球最大的猎头公司招聘集团总裁,并支付了首期猎头费80万元,我本人也面试了很多候选人,却始终找不到理想的人选。由此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才特别是契合海亮的领军人物,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寻找、去挖掘、去培养。

他表示,海亮“星青年管理天才”的培养是一个长线过程,实行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他们通过实习期和试用期的考核后,最终才会正式聘用。希望经过5年甚至更长时间,从他们中能成长出流着海亮血液的懂专业、懂经营、懂管理的领军人物。

对人才的投入是一种投资,在这一核心理念下,冯海良也坦言:“对人才的投资与其他企业项目一样,既然是投资,就会有风险。我们不敢保证这几名‘星青年’最终都会成为我们想要的‘领头羊’,但海亮不会因为害怕风险而不敢作为。”

■编后记

海亮是在作秀吗?事发后一个月再来看,海亮的真诚是能感觉到的:对3位年轻人尽可能避免曝光;董事长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放在重要管理岗位历练。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董事长冯海良还就此专门写了一封信,既阐释他的人才观,也呼吁集团的“老人”们包容和支持这些顶着高薪光环的年轻人,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对刚入职的年轻人开出500万元的年薪,乍一听似乎有违常理,但外界看到的是高年薪,作为业内人,冯海良看到的是人才的巨大价值和优秀人才的“一将难求”。500万,是海亮给人才开出的“价码”,也是“海亮对人才渴求与尊重的充分展现”。

3位年轻人能否克服“水土不服”,在海亮顺利成长,我们将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此事件传递出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期待看到更多的企业重金揽才的新闻,也期待看到更多的企业拥有关于人才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意识。

作者: 编辑:季建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