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绍兴客户端记者 杨寒凝 实习生 徐盛凯
8月9日,记者走进绍兴市拘留所的“和风工作室”时,警官徐威正成功调解了一起纠纷:家住市区的陈某陷入民间借贷纠纷,作为担保人,他拒不向法院申报财产状况,被送进拘留所。不过,一天后,陈某就表示愿意申报财产状况,并出7万元,妥善解决此事。
以往类似的纠纷案总要调解几天才能完成,现在为什么短短一天时间陈某的想法就发生了改变?原来,这与绍兴市拘留所“和风工作室”的工作机制有关。
“当事人发生纠纷时常常情绪有点激动,赌一口气,认识不到错误。所以工作中我们常打感情牌,多做思想工作,积极化解矛盾,并联合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有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协调矛盾纠纷。”绍兴市拘留所副所长汪运成说,该工作室自成立1年多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82起,累计达成经济赔偿4000余万元,无一起矛盾纠纷出现反复。
汪运成的手机微信里,有三个比较热闹的群,公法合作群、绍兴市戒毒(拘留)所收押合作群、和风工作室群。工作中,以往警官调解纠纷要几天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要群里问一声,总有相关单位专业人士第一时间研判、探讨矛盾化解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快速调解纠纷。
据悉,这样的工作机制在绍兴尚属首例。汪运成的办公桌前,摆放着一份《关于绍兴市拘留所建立联动调解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今年6月,中共绍兴市委政法委员会办公室鉴于“和风工作室”其运行机制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逐印发了这份文件,要求以“和风工作室”的工作机制为样板,让绍兴地区所有拘留所借鉴实施。这是绍兴市拘留所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解决矛盾化解“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实践。
绍兴市拘留所所长徐华良说,《意见》实施的意义不仅在于在确保调解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快速高效地调解纠纷,还能把以往单纯的业务工作变为社会综合治理的探索,在开展司法矛盾化解的基础上,将行政拘留矛盾化解作为突破的新方向,将涉及邻里纠纷、侵犯公民权益,涉法、涉检、涉警及其他扰乱社会秩序的案件纳入矛盾化解范围。
作者: 编辑:杨寒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