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柯桥区行政审批局: 全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柯桥样板”

2017-09-11 16:26

来源:掌上绍兴原创

 

(柯桥区行政审批局便民服务中心一角)


成立全国第一家“中介超市”,实施集中式办公、规范化管理的新模式;创新高效审批100天全流程之后又缩减至50天;全省试点成立全市首个行政审批局,一枚印章管审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之地,柯桥区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在行政审批制度领域掀起一场接一场的革新。


努力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今年,柯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更是向纵深迈进,创新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环评和能评等前置评估“一站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保业务“即时办、零上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本、施工图审查“多审合一”等改革。



(市民办理“五证合一”业务)


截至8月底,柯桥区行政审批局今年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649946件,日均办理3892件;行政许可准确率和承诺件按时办结率均达100%,提前办结率达93.82%,时间提前率达81.28%,每件承诺件实际平均办结时间为1.07天。


数据显示,全力打造行政审批改革的“柯桥样板”,正推动着政府转变职能,激发社会和市场活力,为柯桥经济社会发展“松绑”,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红利。


绍兴日报-掌上绍兴客户端统筹阮宝夫 撰文潘琼英 陈松 曹诗韵 摄影 何雯等


投资项目审批“一网打尽”


近日,干了5年项目审批工作的施金祥感觉轻松不少:“现在投资项目审批都在网上进行,审批进展网上看得到,缺少什么资料也能在网上补,经办人再也不用多次跑、反复跑了。”



(柯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施金祥是华舍街道城建办工作人员,街道不少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批,都是他在跑。他所说的“网”,正是今年浙江省发改委在柯桥区试点的“2.0版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8月1日正式启动。在这个平台上,除负面清单外的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报建、开工到竣工验收全程“一口受理、一网申报、一站监管”。


投资项目经办人只需登录平台,填好相关的项目信息,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一个项目编码,并把项目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经办人将收到需要审批事项清单,根据平台上的办事指南准备材料并上传平台,每一个事项的承诺审批时间都在2个工作日。目前,柯桥区已有16个项目收到了审批事项清单,40多个项目在平台上走流程。


记者了解到,柯桥区投资项目的审批总共涉及107个事项、20多个部门。常规项目审批通常涉及七八个,甚至十来个事项,要跑五六个部门。在过去,项目经办人跑审批十分费时费力。施金祥深有体会,2015年华舍街道柯西公共活动中心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他“跑”了十多次,历时一年。


“这个项目本来可以早些开工,主要是因为材料准备比较麻烦,每个事项都要跑两三趟,中间还遇到消防出台新规定,要调整项目投资概算,又跑了财政局和第三方审核机构。”施金祥告诉记者,近期,华舍街道主要道路改造项目又进入审批流程,其间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材料需要变动,他都是在平台上进行调整的,实现了“零次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项目审批代理员上门为企业服务)


改革,始于民生追求,终于民生获得。记者了解到,新平台试运营一个月,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柯桥区坚持“边试、边改、边提升”的原则,在“通用、管用、好用”上做文章。


柯桥区行政审批局投资审批科科长金尧荣的桌上,放着一张手绘版“投资项目信息填写界面”,这是一张重新设计的填写指南。金尧荣说,在试行期间,常有经办人向他咨询平台上的项目信息怎么填,于是他干脆重新设计项目信息填写界面,让经办人看得更明白些。


此外,通过平台试点的不断推进,柯桥区正在归并一批没有刚性法律法规依据、必要性不强的事项,减少事项审批过程中的内部流转与重复审核环节,合理精简事项办理提递资料的数量,着力寻找、压缩不必要的事项环节,去冗余,提效能,不断提高“最多跑一次”的含金量。


社保服务:“一窗受理”全域办理


近日,在柯桥区稽东镇竹田头村社保服务室,刚过完60周岁生日的朱关明仅等待11分钟,就顺利拿到了退休核定表。他说,如在以往,退休手续和医保一次性补缴需要到柯桥区社保局才能办理,来回至少要花1天时间,现在不出村就能办好,省时又省力。窗口前移,让“数据代为跑”,实现社保业务“一窗受理”全域办理,这是柯桥区又一率先在全国推出的改革创新之举,实现了社保业务“即时办、零上门”。


办理退休手续,从社保专业层面讲,又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核准支付手续,是一项十分重要又比较复杂的社保业务,不能有丝毫差错,否则将直接影响退休人员今后长期的养老待遇享受。为了给群众最优的办事体验,今年柯桥区人力社保局在社保领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柯桥区为354个村(社区)全部配备专职社保协理员,搭建“社保三级经办平台”。不仅如此,柯桥区人力社保局还以覆盖全区的镇村人力社保平台为基础,依托新开发的社会保险业务三级受理经办系统,将业务受理端口下放,变代办人为“受理点”,将服务窗口前推至群众“家门口”。办事群众仅需在镇村级平台提交业务申请,工作人员将业务资料电子化扫描,经三级受理经办系统传输至区社保局,由相关业务科室进行网上审核、后台办理和电子签章,并将业务办结单传至镇村平台面交群众,实现用数据代替群众“跑腿”。



(柯桥区启动全省一体化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社保服务还打破了地域限制,实现‘全城通办’。”柯桥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全面完善传统基层平台服务模式,赋予镇村级平台区内跨户籍地办理权限,将原“区—镇—村”的线性关系升级为网状结构,区级41个经办窗口延伸拓展为覆盖全区354个行政村社区的400余个受理窗口,增加了群众在区内就近就便办理的新选择。实施这一改革后,居民办理社保业务,不用再到区级社保窗口,也不必特意回户籍所在镇村,可就近选择村(社区)受理点办理。较为复杂的异地就医医疗费报销业务,则可就近提前预约,享受定期下乡巡回服务。8月1日“全城通办”实施以来,累计办件量已经超2000件,村社区便民中心每日接待100多人次。


“8月1日首批上线14项社保业务,8月14日又加紧推出群众关心的的退休手续办理和退休医保一次性补缴这两项业务,并通过优化完善系统,陆续增加下放业务项目;预计9月中旬按计划推出7项社保业务,9月底前实现人力社保‘最多跑一次’事项全部线上经办。”柯桥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下放的通办事项一律为即办事项,只要申请资料齐全规范即给予当场办结,真正做到让群众“就近跑一次”。


施工图审查“多审合一”


“以前施工图审查要在不同的机构来回跑,现在只要跑一趟,政府还给买单,真是太好了!”9月4日,阳光城集团绍兴片区柯桥项目开发高级经理黄永明向一家图审机构提交了一个新项目的施工图后开心地说。柯桥区正在全面推进的施工图“多审合一”,省时、省钱、省精力,对房地产项目绝对是重大利好。



(咨询预审)


施工图“多审合一”,通俗地说,就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房屋建筑图审、市政工程图审、人防图审、消防图审、气象图审等合并到一个综合图审机构中,建设方只需要向一个图审机构提交资料即可,审图全过程实现网上流转,变“企业跑”为“数据跑”,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


施工图“多审合一”是柯桥区今年7月26日出台的一个“最多跑一次”新举措,由柯桥区建筑业管理局牵头实施,凡是今年5月1日后出让(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上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新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都可以享受到这一福利。目前,柯桥区已有15个项目进入了多审合一的流程,对10个项目已经出具了审查意见。


柯桥区这一举措究竟有多便利?黄永明算了一笔账:就拿刚送审的新项目来说,原本要先把材料分别送到房屋建筑图审机构、人防图审机构、气象图审机构,2~3周后拿到审查结果,然后去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再去消防图审,施工图全部审完最快也得一个半月,各个图审机构收费加起来得70万元左右。如今,跑一次就能把所有图审项目都搞定,时间估计能节省一半,审查费用也不用交。



(项目办理)


在“施工图联合审查”过程中,柯桥区还专门出台了一些人性化的制度,比如容缺受理机制:容许建设单位在暂缺非关键性部门批文、报告、证明、合同文件等前期资料情况下,先行受理,分配预审;在建设单位不能提供整套完整施工图资料时,可先行对专项施工图进行预审;对含多幢建筑的大型项目可分幢审查,出具审查报告,彻底结束“跑不完的路、盖不完的章、补不齐的材料”的尴尬状态。


“今年,柯桥区施工图联合审批还将实现从‘跑一次’到‘跑零次’的转变。”柯桥区建筑业管理局行政服务科负责人骆敏说,施工图网上审查平台(含抽签系统)正在搭建中,不久后建设单位可直接通过网络上传施工图等材料,图审机构必须在承诺时间内出具审查意见,上传到网络平台。



(政务服务网社区代办服务点)


审查流程网上走,部门也能共享大数据。骆敏表示,施工审查意见将作为柯桥区建管局、区建设局(人防办)、区行政审批局、区消防大队、区气象局等部门实施行政许可,或进行监督管理的技术依据,还将统一纳入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前置评估“一站服务”


日前,绍兴天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屠庆堂,就见证了公司里一份最“薄”的环评报告出炉。“文件比原来薄了三分之二,制作费用降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屠庆堂说,最让他惊叹的是编制时间大大缩短,“过去委托编制一份报告书起码需要两个月,现在20天以内就可完成。”最“薄”环评报告出炉是柯桥区实施环评改革的一个缩影。


项目投资审批是个系统性工程,存在流程多、前置条件复杂、耗时长等诸多痛点、堵点。其中,能评和环评,是新建或变更项目运行的前置必要条件。每个项目逐一进行环节繁杂的能评、环评,既耗费时间也增加成本,一直为企业诟病。



(村民在政务服务网代办服务点自助查询)


去年年初,柯桥区开展区域能评改革试点,在滨海工业区探索建立“区域能源双控+分类管理+能效标准”相结合的能评管理新机制,这之后,柯桥区滨海工业区作为全国19个试点地区之一,率先推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清单式改革管理试点工作。区域能评和环评改革,主要通过编制区域的环评规划和节能报告、制定区域统一的项目准入标准和区域负面清单、精简审批环节、落实承诺备案管理、强化监管等举措,实现更大幅度的“放”和更加精准的“管”。


“在实施区域能评改革以前,对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一般工业项目,企业需要委托能评中介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文件,能评报告的编制一般要7~28天;实施区域能评改革以后,由项目业主委托能评中介机构填写备案登记表,能评中介机构编制备案登记表的时间最多仅为3天;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一般工业项目,原来委托中介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文件费用需2万元左右,目前填写节能备案登记表仅需2000~5000元,中介费用减少了75%以上,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柯桥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不仅能评报告简化手续,而且区域内环评审批也大大减负,入驻企业可直接共享区域环评成果,无需进行单独项目环评审批或大幅简化报批程序。


“区域能评改革实施以来,全区共有61个工业项目完成能评承诺备案,涉及能耗约14.02万吨标准煤,其中年综合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项目26个。”柯桥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滨海工业区内新建项目落地环评审批事项减少85%,企业申报材料减少65%,办事流程压缩60%,环评费用减少30%以上,有效提升环评审批管理效能,为实体经济营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截至目前,滨海工业区已有20个项目的报告书降档为报告表,审批时间由69天缩短到36天,提速47.8%,5个项目的报告表降档为登记表,审批时间由36天缩短到4天,提速88.9%。


改革没有休止符。随着柯桥区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和市场活力的“加法”,必将释放更多改革活力,从而进一步助推柯桥经济社会发展新腾飞。

作者: 编辑:赵菲佳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