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事关长远,事业宏阔。
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增进人民福祉?市委、市政府把高质量编制全市“十五五”规划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以提升规划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助力‘十五五’规划编制,政协责无旁贷。”市政协主席张新宇对政协助力编制好全市“十五五”规划高度重视,强调要将此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调查研究、发挥政协优势,广泛听取意见、汇聚民情民智,为编制好“十五五”规划建真言、谋良策。
今年,市政协主动作为,把助力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作为年度重大履职任务,成立“高质量制订绍兴市‘十五五’规划”课题组予以重点推进。全市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和智库专家积极参与、主动建言,在助力我市“十五五”规划科学编制的履职实践中,彰显了责任担当,书写了精彩答卷。

系统谋划 构建履职大格局
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每一个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的关键节点上,助力绍兴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是市政协履职的“传统项目”。
站位高远,才能视野开阔;目标明确,方能行稳致远。市政协把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确保助力编制全市“十五五”规划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
五年规划编制,关乎全市发展大计,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发挥人民政协独特优势作用,更好地为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凝心聚力?
市政协多次开展专题研究,系统谋划助力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目的是为科学编制规划建言献策,定位是参谋辅政、拾遗补阙、锦上添花。各专委会结合各自优势特色和工作实际领衔课题研究,确保优质高效完成任务。同时,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渠道畅通、联系广泛的优势,广泛动员全市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进来,精准选题、深入调研、用心提炼,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进来、结合起来,为绍兴“十五五”高质量发展鼓与呼。
“积极行动起来,落实市委工作要求,结合履职实践,担当职责使命,发挥专业优势……”年初以来,市政协围绕“编制好、实施好‘十五五’规划”,通过数字政协平台开展线上读书活动,共征集意见建议258条。全市各级政协委员深入基层一线,走近界别群众,掌握一手情况,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提交一批相关建言,持续为我市高质高效编制“十五五”规划贡献智慧和力量。
各区、县(市)政协也立足地方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机制。各地委员会客厅、民生议事堂、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联系点里,一场场协商活动热闹非凡,一个个“金点子”持续涌流,政协“好声音”不断汇聚,形成了党委、政府、政协协同联动,市县政协上下共推的工作局面。
一盘棋,一条心,一以贯之,一干到底。市政协凝聚各方力量、汇聚各方智慧,以务实行动助力高质量编制绍兴市“十五五”规划,使规划编制的过程真正成为发扬民主、凝聚共识、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深入调研 聚焦重点谋良策
“十五五”时期,是绍兴基本建成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共富示范市的深化融合期,是提前五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攻坚决胜期,是迈入“万亿俱乐部”继往开来的提升发展期。这决定了绍兴市“十五五”规划必须更具前瞻性与全局性,也对课题组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将关乎一个城市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大议题,具体细化为若干个子课题?
为确保协商议政更科学、更合理、更贴合绍兴实际,市政协课题组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市政协主席张新宇带领课题组,赴市发改、经信、交通运输、统计等相关部门和有关区、县(市)及“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主席会议成员分头带队,深入基层实地调研、掌握情况。同时,邀请市发改委负责人通报“十四五”规划执行及“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情况;组织召开委员、专家、基层代表座谈会,就子课题题目进行更为细致的打磨。
走得广、访得真,只为研得深。经过多轮论证、数易其稿,在深入研判把握绍兴“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阶段性任务的基础上,市政协坚持“小切口”选题,最终确定了9个子课题。
具体为“以城乡空间提质增效 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支柱产业 加快构建具有绍兴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畅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产体系 加快推进碳达峰”“加快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 有效支撑高教强市建设”“‘投资于人’:以民生改善促高质量发展”“系统变革 焕新出发 着力打造人文经济绍兴样板”“深化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法治化进程 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涵盖推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重点领域。
为确保协商议政质量,子课题确定后,课题组就马不停蹄地根据各自专题开展针对性考察调研,先后赴江苏常州、南通等省内外有关地市学习考察,履职触角延伸到经济发展前沿、民生关键小事。翔实的数据、鲜活的案例,被课题组成员一一记录并转化为沉甸甸的思考,推动在对比调研中开阔视野、在借鉴中启发思路,助力提出更多高招、新招、实招、硬招。
课题组成员经多次个别交流和3次集体会商,最终形成了1个主报告和9个子报告。从“小切口”破题,以“大格局”谋划,一场场深入基层的实地调研,一个个沾泥土、带露珠的调研成果,为更好地建言献策提供鲜活思路,为破解发展难题贡献务实方案,为助力绍兴市“十五五”规划编制注入“源头活水”。

建言献策 提升履职贡献率
大会发言是政协会议中最重要的议程之一,是展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的重要窗口,也是党政部门听取委员意见建议的有效方式。
9月19日,市政协召开九届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这是一次专门围绕“高质量制订绍兴市‘十五五’规划”协商议政的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大会发言环节,10位政协委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编制好、实施好绍兴市“十五五”规划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绍兴在新时代新征程重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马彩君委员提出,要如期实现“十五五”各项目标任务,破局的关键、制胜的法宝在“两新”深度融合上。要顶层打造教科人“三位一体”统筹治理机制,全面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生态,持续驱动“研究院经济”快速增长,畅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以“创新裂变”代替“线性增长”,蹚出一条具有鲜明绍兴辨识度的创新突围之路。
“加快谋划布局,培育壮大新支柱产业,构建绍兴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吴彦委员从产业转型方面建议,根据新支柱产业特性和绍兴产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科技创新、市场需求与供给结构变化趋势,我市可以培育发展以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为重点的新支柱产业。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绍兴“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市的必然要求。周筱芳委员在发言时建议,“十五五”时期,应以城乡空间提质增效促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以发展轴为导向梳理城市发展框架,形成全域均衡的发展空间;以创新为动力重新评估产业空间布局,留足强链新链的需求空间;以共富为目标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完善美好生活的支撑空间;以申遗为牵引全面系统评估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构筑城乡文旅的融合空间。
“十五五”期间,如何做深做实“文化+”文章?仲丽华委员呼吁,适应新的时代和变化,不断激发绍兴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系统性变革重构文化价值坐标系,重塑文旅融合大场景,重绘文化产业新版图,重建以文润城硬支撑,着力打造人文经济绍兴样板。
“十四五”时期,我市聚焦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以“和美越乡建设”为主抓手,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罗振军委员在发言时提出,“十五五”时期是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共同富裕。加快推动一批农业优势产业做大变强,深化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集约化经营模式等一批制度机制改革,让更多乡村人才落地生根,着力打造一批片区组团引领共富。
“视角专业,调研深入,建议干货多。”一份份针对性强的履职成果,赢得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政协课题报告中的意见建议,充分吸纳进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中。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在助力绍兴市“十五五”规划编制、服务绍兴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全市政协各级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履职,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科学编制全市“十五五”规划、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源:绍兴政协)
作者: 编辑:丁浩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