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让科技成为“看得见的温暖”

2025-11-04 22:13

来源:

养老机器人的魅力毋庸置疑,但想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北京大学情感与认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王韬看来,当前,“人工智能+养老”的核心技术突破仍然有限。由于独立研发周期长,且需巨额资金,大多企业并非从零开始创新,而是依托现有技术成果寻找应用场景,“技术先行、场景适配的路径可能脱离真实需求,造成大量产品沦为‘展品’。”

智慧养老不是算法堆砌,而是对老人尊严与需求的深度体察。养老机器人想迈过从“实验室样品”到“家庭标配”的坎,首先从理念层面来说,必须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开发思维,让科技真正“弯”下腰,接住老人的每一个“用不惯”。

遐龄交互公司正是养老机构和人工智能企业创新孵化的成果。郭昱辰说,在汲取“荟宝”的试用经验后,康养机器人“柔擎”已上线,可以随时给老人安心的拥抱,并进行健康监测、跌倒预警,还将实现辅助翻身。

在应用中捕捉老人的实际需求后,骅羲科技也正对“小悉”迭代升级。闫春秋透露,今后,无需穿戴测量设备,“小悉”就能实现健康监测,还能主动对老人进行慢病管理。

养老机器人想走入寻常百姓家,从技术层面来说,需加大产业协同和结对攻关力度,加快推进规模化应用普及。邢以群表示,养老机器人是多学科技术的复杂集成,受欢迎的养老机器人必定需深度融合多种功能,“企业与其单打独斗,不如和多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开展联合技术攻关。”

今年9月,工信部、民政部已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全国32个项目入选,其中4个来自浙江。程天科技就与8家单位组成联合体,为护理协作养老机器人共同研发、测试、建设标准。

杭州市西湖区民政局负责人透露,今年重阳节,西湖区已启动西康养机器人、智能外骨骼等6组项目的企业、机构结对攻关行动,以场景驱动技术匹配实际需求。

养老机器人想走入寻常百姓家,从使用层面来说,不论是针对机构还是家庭,如何有效降低使用门槛,都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命题。

“应搭建从硬件配置到个性化服务的完整链条。”徐佳增认为,探索“以租代售”“共享模式”是降低使用门槛的有效手段,“家庭按月支付服务费,获得硬件使用权及健康数据分析、紧急呼叫响应、在线医生咨询等增值服务”。

今年以来,在长城、黄山、布达拉宫等景区,程天科技已启动轻量级外骨骼机器人租赁服务。这款适合老年游客的“登山神器”,以百元以内的单次租赁价受到市场热捧。

10月27日,杭州首个提供登山助力共享租赁的服务点在半山国家森林公园启用,30台轻量级外骨骼机器人向市民出租。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