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日甚一日的养老压力。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户籍老年人1454万,老龄化率已达28.1%。另一面是护理人员的严重不足,供需天平严重倾斜。
当银发浪潮奔涌而来,养老机器人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在供给端,正呈现另一大特点:生产主体愈发多元。
从初创企业到科技巨头,从养老企业到科研院所,这片商业蓝海吸引了各方力量涌入。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105家养老机器人相关企业,其中浙江有11家,跻身全国前三。
这两大特点也表明,虽然当前养老机器人产业看上去很热闹,但事实上仍处于“试点示范为主”的起步阶段。
养老机器人集中在机构端的试点应用,正是在为推向家庭铺路。这本质上是“市场教育”与“模式探索”期,企业借此验证需求,积累数据,为规模化普及蓄力。
“机构是最佳试验场。”“荟宝”的研发团队负责人黄紫虹说,数据是训练智能算法的“燃料”,养老机器人只有被老人广泛使用,才能通过技术迭代,形成准确可靠的算法。研发“小悉”的骅羲科技创始人闫春秋直言,“小悉”已入驻浙江近20家机构,大多以体验价售出,“他们更像是联合开发的用户”。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