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老宅旧巷,长出了新风景

2025-11-04 22:09

来源:

秋意微凉的午后,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云龙村牧云文化创意园的“川里田野”小院里暖意融融。天幕下,年轻人手捧咖啡与刚出炉的面包,谈笑风生;一旁的窑炉内,柴火噼啪作响,空气中弥漫着麦香;吧台前,主理人毛赟正为设计新菜单精心挑选着云龙的风景图片。

“阿哥,来尝尝刚出炉的面包。”见云龙村党总支书记张南昶经过,毛赟和小伙伴们热情地打招呼。望着文化青年创客们的身影,张南昶不曾想牧云文化创意园能有今天这样的活力。

变化始于一场乡村文化转型。云龙村是宁波东南的一个近郊村,随着“千万工程”推进,村民陆续迁入新居,而沿河一带的老宅与边角地日渐荒芜。前两年,村里引入资本,将其改造成12栋纯白色建筑的创客空间。但园区多数空间长期空置,最初因颜值吸引来的游客,也在新鲜感褪去后渐渐流失。

转机出现在去年——村里回购园区,并招募乡村CEO。 

任朝辉带领团队入驻后,将租金从每平方米70元降至45元,并重新定位,聚焦于文化青年创客。仅半年,牧云文化创意园实现满员,53名文化青创客在此扎根,涵盖裱画、美术、摄影、设计、园艺、建筑等多种业态。他们创办企业、设立工作室,带动近200名青年就业,吸引投资高达5400万元。

宁波知名室内设计师毛赟,是首批入驻且租用面积最大的一位。他将在城市中未竟的美术馆梦想带到这里,去年5月,由他设计改造,通体粉色的“川里美术馆”正式开馆。

“城里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既能做设计,又能邀请喜欢的艺术家来展出,传递设计美学,激发创作灵感。”毛赟说。一年来,30余位艺术家先后带来传统绘画、当代艺术、雕塑装置等在此展出,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浓厚的艺术氛围,成为文艺创作者灵感的沃土。90后画家张艺帆租下了400多平方米的空间,除了工作室,还打造了一个独立的美术馆。如今,他笔下的国潮流体画不仅在各大平台收获百万粉丝,更走向了国际舞台。

越来越多的青年创作者聚集于此,产生了“化学反应”。26岁的陶艺创作者谢方韵是最后一位入驻园区的青年。在“牧云艺术节”上,她结识了张艺帆。“我很喜欢他的国潮流体画,我们正在探讨将他的作品通过陶艺呈现,实现现代艺术与传统技艺的融合。”谢方韵说。

穿过创意园往村庄深处走去,记者看到,青年的创意早已溢出工作室,融入村庄角落,打造出一个个新场景、新业态。毛赟将河边废弃鸡舍改造成“川里田野”,推出窑炉披萨、鸡舍咖啡,结合稻田举办装置艺术展和音乐会,成为年轻人“放空发呆”的热门地。任朝辉则将一块闲置地改造为“云下牧场”,通过萌宠活动吸引年轻人带宠物前来打卡。

青年更以各自技艺,激活了云龙文化发展。有的将云龙千年龙舟文化融入陶艺创作,教年轻人制作龙舟香插、冰箱贴等文创手作;有的改编越剧《廉相张知白》,结合亲子研学进行互动传唱;有的将枯萎的荷叶设计改造成装置艺术;还有非遗馆、咖啡馆、草坪舞台……

随着牧云文化创意园人气攀升,云龙村集体也实现增收102万元。“除了固定房租,我们还从活动收入中提取部分作为村庄发展基金,用于公共建设。”任朝辉介绍。

随着青年的“天马行空”,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在悄然改变。日前,一场云龙村村民书法展在牧云美术馆展出,策展人正是青创客吴捷。看着昔日邻居走进美术馆,村民惊喜不已。“没想到自己的作品也有机会展出,太意外了。”71岁的村民张友忠笑着说。一年来,园区已举办音乐、绘画等各类文化活动30余场。

眼下,云龙镇正酝酿新计划:推动河对岸闲置空间连片开发,打造更大规模的“文化青年创业家园”,吸引更多年轻血液,持续激活乡村活力。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