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实验室开放设备共享后,我们一年只需花3.5万元就能完成25个检测项目,这比自己买检测设备省了不少钱。”近日,浙江文壹先端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勇辉感慨,企业主要生产动力电池核心主料软包极耳,依托乌镇大道科创轴的科创共享资源,仪器检测可以“按需点餐”,研发周期缩短了30天。
“这条28公里长的科创轴覆盖桐乡16%的区域面积,经济总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占了全市半壁江山。”桐乡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沿着南北向的乌镇大道,桐乡将乌镇、凤凰湖科技城、桐乡经开区三大创新板块串珠成链,让要素自由流动,深度承接乌镇峰会红利。去年,桐乡科技成果转化指数等多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搭建平台,抢占创新“智”高点。桐乡乌镇大道科创轴布局了视觉物联创新中心、梧桐智创园等14个创新平台,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展开招商,已落地项目800余个。在视觉物联创新中心,嘉兴新生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脚、手、脑、眼”并用的下一代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能满足复杂场景的清洁需求,已获得投资机构三轮超2亿元的融资;浙江数翰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梧桐智创园后,凭借自主研发的AI决策控制系统,与数十家企业达成合作。
协同创新,加速实验室成果转化。桐乡推动8个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3个龙头企业独立法人研究院组建“研值联盟”,让企业出题、联盟解题,打通创新堵点。目前已集聚科研人员超400名,破解技术难题80余个。经“研值联盟”牵线,嘉兴睿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取了浙江理工大学7项发明专利的免费许可试用,一年多创造了近500万元的收益,导光板产检一体数字化产线设备订单排到年底。
真金白银,为科技创新托底。“十四五”以来,桐乡市科技创新投入年均增长18%。桐乡财政拨付超8000万元,支持乌镇实验室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并向中小企业开放。目前,乌镇实验室初步建成大型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拥有科研设备350台,累计实现仪器共享近5000台次,破解技术难题100余个,其中一台X射线显微镜为10多家企业破解了共性难题。
放眼乌镇大道科创轴,一批“小不点”长成“小巨人”。浙江玻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一款“智能温控座椅”,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福瑞泰克落户乌镇后,从一个20人的创业团队发展成为超900人的量产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服务商和产品供应商,今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