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建设
共同富裕示范区
乡村是关键
“同心苑”策划推出
“浙”里乡村奔共富
邀请各地政协委员
当导游
展现浙江广袤乡村
全力奔共富的
实践和成果

今天,跟着
绍兴柯桥区政协委员
陈立柱
走进
稽东镇大桥村
品一品“一桌土菜”的
共富味

导览委员

陈立柱,绍兴柯桥区政协委员、民建柯桥区基层委副主委、稽东镇副镇长。

群山逶迤,云雾缭绕,车竹公路和小舜江北溪穿村而过。漫步大桥村,有千亩良田绘就的田园画卷,也有音乐咖啡点缀的时尚角落,传统村落与新兴业态和谐共生。

大桥村地处柯桥南部山区,曾长期面临发展困境:一方面,农户零散种植的蔬菜销路不畅,卖菜收入抵不过路费和工费,蔬菜只能烂在地里;另一方面,作为饮用水源地,产业发展受到严格限制,手捧绿水青山却难变金山银山。
面对产业发展无门路、群众增收无出路的双重难题,大桥村主动破局,以滞销菜为突破口探索致富路,实现从“落后村”到“生态共富示范村”的蝶变。

2021年,大桥村党总支依托党建联建,迎来了由农创客、金融机构及运营公司负责人组成的“智囊团”,经过调研讨论,决定打造“一桌土菜”IP。
好山好水出好菜,土货山菜一直是城市餐桌上的“香饽饽”。“一桌土菜”共富工坊按农户52%、村集体20%、企业28%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成。

然而,因工坊要求种植时不用农药、不施化肥,工坊成立之初,大桥村仅有9户村民愿意供菜。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宣传指导,一方面承诺只要土菜品质过关,工坊会兜底全收,另一方面组织人员手把手指导绿色种植。村民们慢慢消除了顾虑,陆续和工坊签约。

为提高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村里引进浙大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1支专业队伍,定期为农户开展种植培训,推动“源头可溯、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
每天早上,村口的共富工坊蔬菜收购点人头攒动,堆满了各类新鲜蔬菜。大桥村与43家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供货合作关系,还推动产品入驻机关超市、上线电商平台,并积极参与展销会,多渠道拓宽销售路径。
随着市场口碑逐步打响,“一桌土菜”产品从单一蔬菜拓展至肉、蛋等6大类54种土货,实现从“单一卖菜”到“全链条服务”的升级,销往全国各地,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如今,签约农户年均增收1.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一年增加110万元。
“一桌土菜”共富工坊在帮助山货土菜走向城市餐桌的同时,也按下了农村联兴、农民联享的“快进键”。目前,工坊蔬菜产量从日均60公斤攀升至300余公斤,种植农户扩大到5个村300余户,另有7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
依托“一桌土菜”带来的人气,大桥村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引入青年创业人才,拓展研学游、农耕体验等农文旅新业态,并吸引多家企业参与,陆续开展了“稽东春山好”“国际友人看共富”等10余场活动,企业综合联动效益超50万元。
村集体收入持续投入“一老一小”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爱心体检、文娱活动等服务,相继开展“心田计划”活动7场,提升村民获得感与幸福感。

去年,“一桌土菜”共富工坊入选全省党建联建“共富工坊”典型案例,成为“小工坊”激活“共富梦”的生动实践。
聚焦打造“一桌土菜”兴村共富链和共富片区,今年柯桥区以大桥村为核心,片区组团联动周边6个村,进一步深化农旅融合、丰富销售渠道、实现科技升级,并推进大桥村“三宜两富”重点村建设,建成稻菇轮作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系统及康养民宿集群等,实现协同发展。
稽东镇“一桌土菜”共富服务中心目前已投入使用,3000多平方米的三层建筑集菜品研发、农残检测、分拣包装、直播带货、冷链配送等功能于一体。“今后将带动周边更多村特色土菜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扩大‘一桌土菜’知名度,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陈立柱说。
(来源:浙江政协同心苑)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