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野草咖啡”“皂荚树诊疗所”“两地书”等众多文创店;有一堵“鲁迅的封面”景观墙,有“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现实场景;以及《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酒肆场景。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鲁迅故里二期综合保护项目的新建路片区正式开放。这里以“鲁迅文学艺术空间”为脉络,原汁原味保留绍兴传统风貌,将鲁迅笔下的世界——从《朝花夕拾》到《故乡》,从笔下人物到经典场景,融入街巷、墙垣、景观之中。
从认识鲁迅到了解鲁迅
位于鲁迅故里内的新建路,看似曲径通幽,却热闹非凡。青石板路一侧,一个“鲁迅文学艺术空间”横空出世。
“野草咖啡”“皂荚树诊疗所”“两地书”“小刺猬&小红象”“迅哥儿的洋货店”……10多家文创商店、文创餐饮店,无一例外地都融入了鲁迅及其笔下文章的元素。
比如,“两地书”是一家可以边喝咖啡边听民谣的书店,店名取自鲁迅与许广平往来的书信集。
“迅哥儿的洋货店”是一家集合鲁迅爱吃零食与IP文创的杂货铺。
“孔乙己的十九个钱”是一家文创酒馆。灵感来自《孔乙己》中那句“还欠十九个钱呢”。
“小刺猬&小红象”是一家以鲁迅与许广平书信为灵感的文创商店。
“听说‘鲁迅文学艺术空间’刚开放不久,我就带着家人来打卡了。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鲁迅笔下的文学经典与生活的融合。”来自上海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这趟鲁迅故里之行让他知道,鲁迅不仅是一个大文豪,还是一个美食达人,喜欢吃零食、喝咖啡,还喜欢饮酒,只是酒量并不好。
而相关的文创产品更让他印象深刻。
鲁迅与夫人许广平分居两地时的往来信件,后来出版成书,是为《两地书》。在书信中,许广平称鲁迅为“小白象”,他们的儿子周海婴为“小红象”,鲁迅则称许广平为“小刺猬”。这些可爱的形象,也化作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这段出自《故乡》的文字,曾是几代中国人的课本记忆。而今,这匹“猹”从文字中跃出,化身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偶挂件。
在“小刺猬&小红象”文创商店,鲁迅笔下的“猹”以浑身雪白而带着几分狡黠的可爱形象成为热门产品。这个源自《故乡》的经典意象,经过绍兴本土文化设计团队的打磨,成为连接文学记忆与情感共鸣的纽带。
“这种转化绝非简单的符号提取,而是对鲁迅作品精神内核的创造性激活。”张先生对“猹”玩偶甚是喜欢,便买下来送了孩子一个。
在青石板路的另一侧,有一堵“鲁迅的封面”景观墙,《彷徨》《呐喊》《野草》《朝花夕拾》……这面墙上呈现的是鲁迅的著作、翻译、辑校、艺术、序跋、汇编等。这些封面有的是鲁迅自己设计的,有的是他的朋友设计的。这些书刊封面,今天看来“不但依旧生猛、强烈、好看、耐看,而且毫不过时”。
此外,街区还打造了鲁迅经典散文诗《秋夜》中“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现实场景,以及《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酒肆场景等。

“街区开放近一个月,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打卡’,他们特别喜欢这里的文创元素。”多家文创商店的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鲁迅故里一期项目已经打造成认识鲁迅生平与文学成就的核心景区,当下的二期项目则着眼于弥补文化体验深度不足的痛点,以“认识鲁迅看一期,了解鲁迅看二期”为核心理念,通过场景化、沉浸式、互动性的方式,推动鲁迅文化从静态展示转向动态体验,进一步提升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从文学经典到文化创意
鲁迅元素成为文创品牌,衍生出大量的周边商品。
在鲁迅故里,各类鲁迅元素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以鲁迅作品元素为灵感的“黄酒奶茶”和“黄酒棒冰”成为了年轻游客的必尝之选。“鲁迅文学菜谱”里,“紫红的桑葚”“覆盆子桑葚气泡茶”“呐喊书本千层蛋糕”“黄酒提拉米苏”“阿Q布丁”等带有鲁迅作品元素的糕点、饮品成为小红书打卡“爆款”。此外,以鲁迅Q版卡通形象为灵感设计的“我想开了”毛绒玩偶,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可爱的外观,成为游客们争相追捧的抢手货。书签、盲盒、帆布包、冰箱贴……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只要‘迅哥儿’在,就不会有冷场的时候。”有游客笑言。
近年来,鲁迅故里还引入人民文学出版社“朝花夕拾”文创咖啡供销社、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书店”等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形式各异的鲁迅动漫形象。通过围绕“鲁迅文化+年轻化表达”,利用沉浸式场景与互动体验,拉近经典文学与青年们的距离。
在位于鲁迅故居内的“鲁迅书店”、“朝花夕拾”文创咖啡供销社,记者看到,不少年轻人在店内驻足,带有鲁迅元素的文创产品很受年轻人的喜爱。
人民文学出版社“朝花夕拾”文创咖啡供销社,店内空间设计融合了鲁迅著作元素,让读者能够与鲁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书架上展示了经典版《鲁迅全集》,墙面则陈列着各类鲁迅系列文创作品。“朝花夕拾”鲁迅主题文创系列产品,包括迅哥盲盒印花咖啡、鲁迅系列甜品、毛绒玩具、咖啡杯等。
在今年8月举行的2025年上海书展上,一款“鲁迅同款毛背心”火上了热搜。这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文创品牌“人文之宝”推出的“鲁迅系列·大先生的毛背心”,复刻鲁迅标志性穿搭,让年轻人争相抢购,名人学者集体上身。这件1926年许广平寄给鲁迅的紫色绞花针织背心,仿佛一件时尚单品,在线上线下掀起了一股潮流。
“很多游客看到这件紫色毛背心,都会停下来看一看,不少人都会购买一件,留作纪念。”“朝花夕拾”文创咖啡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说。

在鲁迅故里“我和我的故乡”城市文创店,记者看到,一款黄色坛体,上面印有鲁迅卡通形象的迷你花雕酒,非常吸睛。“虽然净含量只有125毫升,但是既可以喝,还可以收藏留作纪念。”一名游客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鲁迅故里围绕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持续打造特色文化IP。目前,鲁迅故里与多家设计团队达成合作,作为官方供应商共同开发以鲁迅及其文学作品为主题的文创纪念品与特色餐饮单品,并结合季节更迭设置主题打卡点,吸引大量游客前来。
当然,鲁迅IP文创在国内也非常火热。今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与鲁迅文化基金会联合发布了“课本中的鲁迅”全新IP,以非遗合作、潮玩手办、文具手账等多元形态,融入了鲁迅精神与现代审美,打造出了一系列既具辨识度又充满青春气息的文创佳品。
今年是鲁迅先生逝世89周年,也是鲁迅名作《希望》发表100周年,第三届鲁迅文创市集以“希望”之名于10月17日在上海开幕。多个主题展区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市集美食区域特别准备了鲁迅爱吃的柿霜糖、茴香豆,以及鲁迅日记中提及的一些美食等,让经典文化与当代生活深度共鸣。
从IP转化到精神共振
近些年,“鲁迅热”持续升温,年轻人频繁引用鲁迅语录,挖掘他的生活趣事,购买文创产品。
这些文创产品让鲁迅的形象从课本和纪念馆中走出,真正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吸引着更多人,尤其是让年轻人去接触、了解鲁迅文化,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年轻人为何对鲁迅IP相关文创产品情有独钟?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创部主任邝芮看来,首先是社交共识,鲁迅等国民级IP,大家从小便已熟知,这就是一个产品能形成传播的基础共识;其次是这些产品往往都有一些反差感,比如鲁迅穿着紫色毛背心,也不是大家印象中“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学战士形象。这种反差可能会让大家停下来关注;其三是这些产品都能提供会心一笑的情绪价值。穿上文豪的紫色毛背心,便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究其原因,鲁迅IP文创产品以鲁迅精神为内核,通过趣味化设计,将严肃的经典文学IP转化为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式,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意义,让青春一代与鲁迅精神产生同频共振。
在鲁迅故里景区采访时,不少年轻人告诉记者,鲁迅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人,但他也有活泼、可爱、有趣的一面。“鲁迅其实是一把和年轻人沟通的钥匙,他不仅是一个斗士,也是一个达人。”
2024年,绍兴鲁迅故里迎来410多万游客。年轻游客数量增长明显,其中18岁至35岁的游客占比35%以上。
绍兴鲁迅纪念馆有关人士认为,针对鲁迅文化开发的文创产品,首先要“致敬鲁迅”;同时,相关产品设计理念要符合当下年轻人的需求,能够通过产品让年轻人读懂鲁迅,发现其背后不为人知的趣事和永恒的精神价值。最终是通过文创产品,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递给年轻一代。
为吸引更多年轻游客,除了开发文创产品之外,绍兴鲁迅纪念馆还举办了各类主题展览,生动再现鲁迅笔下的历史风貌。鲁迅故里还定期开展研学活动,孩子们可到百草园寻找鲁迅童年记忆,还能在三味书屋重温鲁迅求学场景。

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近几年鲁迅文化“火出圈”,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文创乱象,鲁迅先生的姓名、肖像,值得用心呵护。希望市场推出真正有内涵的鲁迅文创产品,让大众能够通过这些精品亲近鲁迅、读懂鲁迅。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鲁迅IP文创的广泛传播,不仅打破了传统文化的固有边界,更以独特的方式,持续传递着鲁迅先生的文化影响力。将鲁迅元素与绍兴本地文旅资源、消费新场景相结合,促进了文创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叶露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