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舍街道创新打造“联络站+巡逻队”协同治理模式,以纪检监察联络站为“智慧大脑”,居民巡逻队为“灵敏手脚”,形成“智治+共治”新格局,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治理”转变。
记者日前走进华舍街道华墟社区,一种由内而外的和谐新风扑面而来。“过去,社区干部常常是跑断腿、磨破嘴,但居民的一些小矛盾还是容易拖成大问题。”华墟社区负责人坦言,为破此局,华舍街道以华墟社区为试点,深度融合纪检监察联络站的统筹协调监督功能与居民自治力量。联络站作为“大脑”,负责指挥调度,由党员骨干、退休教师、物业人员等20名热心居民组成的巡逻队作为“手脚”,每日巡查在一线。二者协同构建起“问题早发现、矛盾早干预、服务早到位”的治理闭环。
龙湾府小区的一起邻里纠纷典型案例彰显了该模式效能。因楼上空调排水管破裂导致楼下墙面渗水,两家多次协商未果,巡逻队长刘冬开在夜巡中敏锐锁定源头,并通过微信群即时上报联络站。“手脚”迅捷反应,“大脑”高效决策,1小时内物业及维修人员到场排查,3天后双方在联络站组织的座谈会上握手言和,并共签“邻里互助公约”。联络站还由此起草倡议,推动社区对同类隐患进行系统性排查预防,实现从“治标”到“治本”的治理进阶。
数字显示,该模式运行以来已化解纠纷130余起,消除安全隐患60余处,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至98%。通过建立“巡查—处置—反馈—优化”闭环机制,并开展“最美巡逻队员”评选、社区茶话会等活动,华舍街道构建起“1+N”联动体系,有效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将“干部干、群众看”转变为“干群携手一起干”的生动局面。
华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实践深刻启示:党建引领是根本保障,群众参与是关键力量,科技赋能则让治理更精准高效。街道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通过“大脑”与“手脚”的协同,绣出社区和谐新图景,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区的鲜活样本。目前,这一模式即将在全街道推广。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