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当铺柜台真高!”11月1日,位于东浦古镇上的同泰当铺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不少游客参观。作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泰当铺是古镇上唯一完整保留至今的当铺,在空关十余年后,经过改造焕新,如今变身当铺文化展馆,复原了旧时当铺场景,让游客能够沉浸式体验当铺特色。
“能以当铺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融入古镇旅游之中,这种活化利用很接地气。”对外开放当天,83岁的沈立阳一早就赶到同泰当铺实地参观。这位老人在古镇上生活了一辈子,十多年前,曾被用作供销社仓库、糕饼工场的同泰当铺关闭后,他义务保管着当铺的后门钥匙,默默守护着这幢老建筑,同时积极呼吁尽快活化利用,现在终于如愿以偿。

市民在展馆内参观。
走进同泰当铺,第一进的门屋墙壁上,悬挂着一台电视机,反复播放着旧时典当视频。“视频是由我们从横店请来的一批演员,在当铺内演绎拍摄而成,能更直观地向游客呈现旧时典当的全过程。”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穿过门屋,天井中央新设了一处仿古屏风,上有硕大的“当”字。绕过屏风,第二进和第三进的厢房,以仿真实物、人物蜡像、图文展板等形式全景式复原了旧时当铺盛景,具体包括“当铺典当业”“典当行业流程”和“典当物的库房”三大场景。
“当铺典当业”场景中,介绍了东浦古镇典当数量、发展历程及营业厅布置等情况。东浦黄酒小镇的典当行业起源于清代晚期。自古以来,东浦古镇商贸繁荣,当铺林立,在清代晚期达到顶峰,出现七大当铺,其中同泰当铺名声尤为响亮。随着近代工业兴起及抗战爆发,解放前夕典当业渐渐消失。
在典当营业厅内,设有柜台、展柜、账房先生的办公室等功能空间。高高的柜台,用于典当当事人办理手续,成年人踮起脚抬起头才能看到里面的一些情况。“古时候的当铺都是高柜台,有两重意义,一是保护内部物品安全,防止被窥视;二是容易形成压迫感,让典当当事人处在被动地位。”沈立阳说。柜壁上,还有“四个当”的规矩。展柜功能多样,有的陈列着计算、称量、记账工具等物件,有的摆放着各类账目的样本。
在“典当工作流程”场景,介绍了交当、收当、写当、管当、续当、赎当、绝当等典当过程。在“典当物的库房”场景,分设了一般库房和首饰库房。一般库房主要存放日常类、中低价值类当物,服务于普通百姓、小商户的常规典当需求。首饰库房专门存放高价值、稀缺性当物,是当铺的“核心资产存储区”,需最高等级的安防与保管措施。
绍兴市文史爱好者何茂泰说,绍兴当铺历史悠久,在清代鼎盛时有60多家,分布在老城区、东浦等地。当铺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经济繁荣的见证,当铺文化也是绍兴文化的组成部分,可惜过去一直没有得到重视。如今依托同泰当铺复活当铺盛景,虽然不以营业的形式出现,但其“一物一承诺,一当一岁月”的故事,填补了绍兴当铺文化的空白。像前两年复活的老建筑百年久安洋龙局一样,同泰当铺又让古镇多了一处旅游打卡点。
可喜的是,最近活化利用的不只是同泰当铺。该当铺东侧的瑞安桥,这座百年古桥与梨园坊相连。目前,梨园坊改造修缮已基本完成,瑞安桥同步迎来焕新,原本“躺”在河边的一块修建碑记,已重新竖立起来。与梨园坊一河之隔的逍遥坊的修缮工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该区块内的文保单位“榨油地”同样迎来焕新之机。“这些文保单位紧紧相连,可以串点成线,更好地展示古镇历史和文化。”黄酒小镇管委会有关人士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越牛新闻首席记者 王晓宏 文/摄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