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陆游诗中的残菊、杞菊与菊枕

2025-11-04 09:05

来源:

陆游爱花,陆游的诗歌是一个花的世界,如为人称道的梅花与海棠。而陆游有关菊花的诗歌也集前代之大成,只可惜关注度不够。众所周知,花中四君子之菊花,不畏秋风,不随流俗,凌霜傲寒,高洁独立,历来为文人墨客崇尚、歌咏。陆游的菊花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继承传统,又新颖独特。我们在这里重点解读陆游的残菊、杞菊与菊枕三类菊韵。

陆游诗中的残菊、枯菊、瘦菊意象,残而不老,老而不枯,枯而不落,瘦硬通神,呈现一种抱香枝头的枯残之美,从中见精神,见人格,见气韵。诗中虽有生命意识、暮年特征的流露,表现出的却是诗人晚年依然保持积极向上、高尚健康的人生志向与生命追求。陆游在菊诗中表达的不是衰飒悲凉、叹老嗟卑的悲观颓败之气,而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惊心动魄的正能量与别样的美。如《秋怀》:“水远浮鸥方浩荡,霜高残菊更芬芳。”《新酿熟小饮》:“玉船潋潋酌鹅黄,菊欲残时抵死香。”《残菊》:“残菊一枝香未残,夜窗拈起百回看。”

《枯菊》:“积雪严霜转眼空,春回无处不春风。欲知造物无穷妙,但看萱根与菊丛。”菊虽已枯,但根不老,深藏土中,待到明春,毅然勃发,昂扬乐观。《山中观残菊追怀眉山师伯浑》:“空山菊花瘦如棘,倾倒满地枝三尺。阴风冷雨不相贷,烂草苍苔共狼藉。人虽委弃渠自香,讵必泛酒登华堂。君不见仁人志士穷死眉山阳,空使后世传文章。”菊如其人,人菊合一,虽不得志,但穷而后坚,诗人也为师伯浑一样的仁人志士鸣不平。

杞菊即枸杞与菊花,二者嫩芽与叶可以食用。杞菊并称始自陆龟蒙名篇《杞菊赋》:“天随子宅荒,少墙屋,多隙地,著图书所,前后皆树杞菊。”借杞菊意象表达遗世独立、安贫乐道、清高自守的人生态度,在赋中明确表示只要枸杞未变为不可食的荆棘,菊花未成为不可食的野草,便不会停止食用,更不会因羞愧于自己的牙齿而去食用精美的膳食。杞菊意象代表了作者超凡脱俗、睥睨名利的清高气节,这种气节对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产生重要作用,引来北宋苏轼《后杞菊赋》与张耒《杞菊赋》等众多隔空唱和,堪为文坛佳话。

陆龟蒙,吴郡人,自号天随子,晚唐杰出隐逸诗人,晚年隐居笠泽著书,自编其诗文为《笠泽丛书》,与皮日休为友,世称“皮陆”。陆游祖籍吴郡,视陆龟蒙为祖上贤人,对其极为崇敬,自号笠泽渔翁、笠泽渔隐等,希望像先祖陆龟蒙一样“穷则独善其身”,在诗文中反复致意,自觉传承其开创的杞菊家风。《自咏》:“曾著杞菊赋,自名桑苎翁。”《冬夜》:“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杞菊家风即陆氏家风,也就是安贫乐道、追慕先贤、耕读传家、清高独立的家世风范。

菊枕是用阴干的菊花作内芯的枕头。菊花枕在医书中早有记载,《本草纲目》即有菊花“作枕明目”之说。科学证明,常用菊花枕,会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精神饱满,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等症有良好疗效。陆游患有头风症,在诗中缕有记载:“头风初愈喜身轻,书卷时开觉眼明。”精通医术的他,就自做菊枕来医治头风,自感效果明显,常在诗中叙说,如《示村医》:“衫袖玩橙清鼻观,枕囊贮菊愈头风。”

菊枕用得久了,就有了故事、情感和意义,一旦竟成了爱情的信物与遗物。《余年二十时尝作菊枕诗颇传于人今秋偶复采菊缝枕囊悽然有感二首·其一》:“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其二:“少日曾题菊枕诗,蠹编残稿锁蛛丝。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诗题叙述一段故事,诗人二十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菊枕诗,颇为人传诵。今年秋天又采菊缝作枕囊,勾起四十三年前的婚变事故,不禁黯然神伤。

陆游二十岁新婚燕尔之际便与唐氏采菊缝作枕囊,菊也成了他们闺房吟唱的题材与记录二人真爱的信物。后来诗人虽然历尽人世的悲欢离合,但爱菊之心不变。诚然,他对于菊的称誉交融在博大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中,但他对于菊最初、最真切的情感体验,乃是年年岁岁枕边存续的那一缕氤氲与刻骨相思。诗人睹物思人,见物如见人,便借物抒情,超越眼前的物质实体,菊枕因而成为情感载体与重要媒介,见证诗人岁久弥香的爱情往事,读之令人动情。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