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兴市柯桥区政协探索文史赋能,助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绍兴市柯桥区政协积极推动文史工作与建言资政、凝聚共识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履职助推产城人文融合发展。
01构建闭环履职链,以资政建言激活文脉传承动能
聚焦重大文化标识保护。围绕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出“文旅融合、活态传承”等系列建议,被区文旅部门采纳,助力大运河柯桥段成为“流动的文化长廊”。聚焦地域文化品牌塑造。围绕“越文化遗址公园建设”组建跨部门调研组,在规范定名、科学选址、机制理顺等方面形成专题报告;针对越窑越砚等历史经典产业传承、非遗文化创新等课题调研协商,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聚焦特色文化深度挖掘。开展“浙东运河文化视域下鉴湖保护传承”专题协商,推动鉴湖文化纳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调研—协商—督办”闭环机制,推动“三缸文化”“名士文化”等保护建议落地见效,让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02构建“大文史”工作格局,以精品编纂厚植区域文化底蕴
聚力重大文化工程攻坚。在编纂《柯桥文化丛书》基础上,启动150万字《鉴湖志》编纂工程,预计2026年完成,将成为首部系统记载鉴湖历史的权威典籍;联合亚运综合办编纂《柯桥印记》,全景展现亚运与城市文化交融成果。聚力文史编纂区域协同。完成《浙江城市名片》柯桥篇编撰,形成1.2万字《绍兴红色根脉》图文资料,收录曹素民烈士故居等红色遗迹20余处;参与《绍兴名山》编纂,完成柯山、越王峥等21座名山历史钩沉,实现“以文联结区域、以史凝聚共识”。聚力地方史料价值升华。对接全国政协《“三亲”文库》编纂,深挖本地史料,提供《越都风云录》等文献,将柯桥抗战故事融入国家记忆;参与《绍兴抗战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编纂,让地方史成为国家历史的生动注脚。

03构建体系化平台,以文化浸润凝聚团结奋进共识
建强一社(书画越社)、一院(山阴书画院)、一会(茶文化研究会)平台,支持茶文化研究会编纂《柯桥区茶叶志》。打造文化传播载体。举办委员书画摄影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书画展”参观人次过万;汇编《越社作品集》,以艺术凝聚共识;持续开设“永和书法公益班”“茶文化公益茶座”,年服务超万人次。打造文史特色品牌。办好《越社》杂志,推出“《社戏》百年”等专刊,单期阅读量破10万;发挥“越社公益书画中心”联结文化界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吸引200余名艺术家参与创作,形成“政协搭台、文化唱戏、群众受益”的良性循环。
(内容来源:绍兴政协)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