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一生,是一场思想与足迹交织的远行。从求学到贬谪,再到事功实践,他走遍大半个中国;而他的心学思想,更跨越国界,远播日、韩等国,深刻塑造了东亚文明的哲学图景。10月31日下午,2025阳明心学大会天泉会讲“阳明心学与东亚文明”举行,来自韩国、日本等国的20余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阳明心学的传播路径、哲学内涵与现代意义展开深度对话。
韩国首尔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丁垣在教授聚焦朱熹的“知觉”与王阳明的“良知”,指出朱熹哲学对王阳明初步确立其哲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的‘知’是内在于理的良知,蕴含着行为意向,通过这样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把握‘知行合一’的真谛。”作为一名在韩国深耕阳明学的学者,丁垣在深受王阳明在逆境中持续探索“人为何物”“心为何物”的精神感召,他表示:“来到王阳明的故乡,亲身感受他留下的文明痕迹,令我倍感振奋。”
而日本二松学舍大学东亚学术综合研究所所长、教授町泉寿郎则以文物为线,以文献为证,从清宫宗亲及三岛中洲这两位阳明学爱好者对于王阳明铜像及其思想的研究,揭示出阳明心学在近代中日之间从思想传播到碰撞的复杂图景,为理解东亚视域下阳明心学的传承与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微观视角。
阳明心学不仅辐射东亚,更在浙江本土深植根基。阳明心学是浙江哲学领域的金字招牌,其弟子刘宗周及不少浙江籍思想家都深受其影响。海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龙灿指出阳明心学与“浙学”传统渊源深厚:既承袭浙学“实事求是”的精神而提出“知行合一”,又推动后世形成“经世致用”的实学倾向,其“五经皆史”说更直接影响黄宗羲、章学诚等人的经史观。
杭州师范大学国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天杰进一步解释,他认为阳明心学的“动的精神”,正是当下时代亟需的实践力量,这也是“知行合一”最生动的注脚。从王阳明到刘宗周,再到章太炎,浙江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皆受心学浸润;如今浙江深化改革的实践,同样与这种注重践行的精神高度契合。“阳明心学早已融入浙江的文化基因,成为推动发展的精神动力。”张天杰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