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25阳明心学大会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传习研讨营暨“阳明学的开新与践行”青年学术研讨会在绍兴文理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区、市)及港澳地区60余所高校的百余位青年学子,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齐聚心学圣地,围绕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路径展开深度对话。
六载耕耘,全国大学生阳明学研讨会已成长为凝聚青年学术力量的重要平台。本届研讨会共收到投稿论文143篇,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投稿占比超过六成,展现出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研究的持续热情与学术潜力。
学术研讨环节,青年学者以多元视角拓展当代阳明学研究边界。来自复旦大学、苏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的8位青年学者,分别从王阳明儿童教养工夫论、良知主体性的客体化因素、王阳明“礼即理”思想等角度提出新见,为古老心学注入青春活力。现场讨论热烈,既有对经典文本的深耕细读,也有对侠义文学、诗歌意象等前沿议题的开拓,彰显年轻学人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扎实的研究功底。
新疆大学博士生朱倩雯作为连续多届参与者,分享了她的“心学成长之旅”。“从西北边陲的遥望,到江南古城的驻足,这段旅程不仅见证了我的学术成长,更印证了阳明心学跨越时空的生命力。”她表示,从线上聆听讲座到现场参与研讨,从文献研读到亲访阳明故居,多元的学术活动让她对心学思想有了更真切的体悟。
据传习营学术委员会委员、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卓光平介绍,六年来,研讨会呈现出跨学科融合、跨年龄段交流、跨地域互动的显著特点。“从最初以哲学专业学生为主,逐步拓展至历史、法律、商科学子积极参与;从本科生与博士生同台切磋,到香港等地高校学子的加入,阳明心学的号召力正在年轻一代中持续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研讨会突破了单一的学术研讨模式,通过原创话剧展演、工作坊讨论等多元形式,推动阳明文化从书斋走向生活。绍兴文理学院学子创排的《吾心光明》《阳明弟子浚河记》等剧目,以艺术语言诠释“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为传统思想的当代转化提供了生动注脚。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