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5年度17个省级服务型制造区域试点名单,绍兴市滨海新区成功入选。
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态、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将服务深度嵌入制造业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环节,延伸产业链,重塑价值链,构建新生态,实现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
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提出到2028年,要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为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滨海新区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省级新区前列,产业规模庞大且布局合理。近年来,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稳步攀升,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1010.8亿元,增长率7%,是继杭州钱塘、宁波前湾之后,全省第三个迈入“千亿俱乐部”的省级新区。同时,从发展基础来看,绍兴滨海新区具备产业、企业、政策、区域、平台五大核心优势,为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新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开展服务型制造区域试点建设,既是锚定自身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与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升级的必然路径,更是以“创新驱动”重塑区域产业竞争力、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核心抓手。
记者了解到,根据滨海新区《省级服务型制造区域试点工作规划》,新区将聚焦构建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生态圈的核心目标,打造1+4+N的生态框架:
一个核心平台是推动产业能级跨越跃升。通过服务型制造区域试点建设,建立“滨海新区科创壹号湾”。重点推进一室(滨海实验室)二基(产业中试基地、科技人才发展基金)三中心(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产业加速中心)建设,以创新服务联动区域制造业升级,打造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创新中枢”,打通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现有产业的“创新壁垒”,为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提供关键创新转化支撑。
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聚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与新能源四大区域优势产业,推动产业内核心企业向“产品服务体系”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实现产业规模显著增长,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大幅提升,力争到2027年,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合计产值规模超千亿元,形成多点覆盖、上下游联动、核心企业引领、高端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布局,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将重点强化与合成生物的技术协同,为合成生物产品的发酵、纯化、检测等环节提供成熟的制造与服务基础。
N个跨界创新应用场景。围绕四大产业痛点与需求,总结典型场景,并基于场景开发服务型制造创新应用,包括但不限于“预测性维护”“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远程运维”等服务型制造创新模式。
“服务型制造区域试点建设将推动区域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滨海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创新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以服务赋能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将滨海新区建成具有长三角辐射力的服务型制造高地与合成生物产业创新策源地。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章 淳 编辑:尉立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