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远的是镜岭镇大古年村,距离县城近40公里。”朱起昌清晰记得当年的艰辛。新昌多山,11位战友的双亲分散在全县各个乡镇。在交通尚不发达的上世纪80年代,每一次探望都十分艰辛。
“县城去大古年村每天只有一班车,早上8点发车,下午3点就得往回赶。那盘山公路又蜿蜒又颠簸,我这经历过战场风浪的人,都常常晕车。”朱起昌说。就是这样的路,他们一走就是40年。
烈士潘旭忠的弟弟提及朱起昌时,眼眶泛红:“虽然我大哥牺牲了,但朱大哥就像亲大哥一样待我们家。每逢春节、中秋,他都会带着老战友们来看望我母亲。之前母亲生病卧床,他更是又出钱又出力,一点都不比亲儿子差。”
在新昌县城南乡,烈士章贤明的母亲有一片果园。朱起昌和战友们看望老人时,总会顺手帮着施肥,干些农活。“尽孝不只是物质上的关怀,更重要的是贴心的陪伴和实实在在的帮助。”朱起昌说。
“是老朱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退伍军人加入我们的队伍。”章永忠说。如今,这群老兵每个人的手机里都存着所有牺牲战友家属的电话。他们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哪位老人遇到突发情况,电话打给谁,接到电话的人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内容来源:绍兴晚报)
作者: 编辑:张衎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