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
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室里
来了这么一位令人揪心的患者
怎么回事儿?
50岁的金先生(化名)在工地作业时不慎从2米高处坠落,当时腹部和腰部重重着地,凌晨被急送至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
当时情况十分危急,金先生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疼痛难忍,测血压:77/40mmHg,已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B超示脾脏挫伤,腹腔积液,考虑有脾破裂、腹腔内出血,命悬一线!
腹腔内出血,如“定时炸弹”一样,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刻,创伤中心绿色通道瞬间开启。这道指令如同“发令枪”,瞬间激活绍兴市人民医院高效运转的多学科协作救治体系。
急诊抢救室一方面进行抗休克治疗,另一边积极术前准备,由抢救室直接送入手术室实施手术。与此同时,一场由多学科专家主导的“生命保卫战”已同步打响。

此时,肝胆胰外科沈志宏、朱志杨主任医师,傅宏、田关富副主任医师,麻醉科及手术室护理团队火速集合,医护抢救团队与“死神”展开了第一轮较量。
手术中,医生发现实际情况远比预想更为严重:打开腹腔瞬间,3000毫升腹腔内积血喷涌而出,脾脏破裂、右肝粉碎性破裂、下腔静脉撕裂、胆囊撕裂,活动性出血不止。术中总出血量高达8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1.5倍!
危急关头,手术团队全力维持患者生命体征,面对如此大的出血量,需不间断输注血液制品,医院血库血量压力倍增。

医护团队果断使用血液回收技术,净化后再自体回输,同时进行抢救性脾修补,肝脏破裂修补、纱布填塞控制性止血手术。术中输血量达8000毫升,术后金先生立即被转入外科重症医学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转入ICU后,金先生仍然命悬一线:凝血功能障碍,两根引流管持续引出大量血性液体,入ICU后24小时内出血量达4110ml;血压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下仍不稳定,甚至出现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尿少等危急情况;医生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多学科多次联合会诊,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力求最优诊疗方案。外科重症医学科团队在孙雪东主任医师,周蕾、俞国峰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24小时严密监护,机械通气呼吸,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大量输注血浆及红细胞等,复苏维持循环,纠酸、抗感染、重症营养、保护脏器功能稳定内环境等积极对症治疗,并紧急启动了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在SICU中,重症护理是治疗闭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重症护理团队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面对患者循环极其不稳定,护理团队24小时持续严密监测。患者身上遍布数条“生命线” ——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CRRT管……每一根都维系着生的希望,也潜藏着感染与并发症的危险。
每一位护士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进行口腔护理、气道湿化、管道护理等,最大限度预防ICU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在全力救治的同时,护士们不仅仅提供护理,同时从不忘记患者是有感知、有感情的人,每天都会给患者翻身拍背。在使用呼吸机、无法言语的情况下,通过手写板、眼神手势等方式耐心沟通。

在治疗的第10天,患者终于拔除了气管插管、 CRRT管道。当金先生用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声“谢谢”时,在场的家属不禁热泪盈眶,也让所有的医护人员红了眼眶。
经过15个昼夜的生死博弈,在医护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金先生终于挺过“鬼门关”,这个曾被判定“九死一生”的患者,最终奇迹般的转入普通病房。
好消息!好消息!!
目前,金先生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内容来源:绍兴市人民医院)
作者: 编辑:姜京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