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二十年笃行“两山”路——新昌交出亮眼绿色答卷

2025-10-31 14:12

来源:

“PM2.5平均浓度从2014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2.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95.9%,过去20年共有18年保持全市最优水平。”10月17日,新昌县召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成果发布会,会上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公布的这组数据,引发了在场媒体的关注。

发布会上,新昌梳理了20年转型历程——如何从昔日的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逐步蜕变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同时,新昌法院系统也介绍了以司法守护生态的具体举措,全方位展现生态保护与司法保障协同推进的“新昌实践”。

这份生态答卷的背后,是一场持续20年的产业转型攻坚战。“我们外迁医化企业40余家,叫停重污染医化项目500多个。”新昌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腾笼换鸟”,全县95%以上工业实现集中入园,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减少61.5%。依托“小县大科技”战略,新昌推动“两新”深度融合,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连续10年超4%,科技创新成为绿色转型核心动力,绿色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当中,实现从“散乱污”到“绿富美”的蜕变。

绿水青山是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昌用实效给出答案。数据显示,该县生态旅游收入从2020年的48.15亿元增至2024年的131亿元;林权改革让全县209个村年均增收15万元;全国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保共富贷”落地,既让百姓守住“幸福靠山”,也为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生态保护离不开法治护航。近三年,新昌县法院审结涉生态环境刑事案件19件,罚金及惩罚性赔偿金达269.7万元,推动补植复绿36.37亩;创新环资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古树法官”举措……一系列做法让生态保护意识深入人心,筑牢了法治屏障。

据悉,下一步新昌将从三个方面深化“两山”转化:夯实生态底色、推动生态价值高层次转化、强化科技赋能与制度保障。“最终要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统一,让优质生态成为共同富裕的依托。”绍兴市生态环境局新昌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昌将继续坚守“生态兴县”理念,探索更多转化路径,为生态省建设贡献力量。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潘晓林   通讯员 潘润文 周乐乐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