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送餐高峰刚结束,新昌康乐广场天姥书房户外劳动者服务点迎来了第一批骑手,他们在里面或休息、或看书,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除了快递员身份,他们中有些还兼任社区“新蜂侠”——利用每天穿街走巷送餐的机会,及时发现和上报安全隐患。在新昌,目前共有100余名骑手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流动探头”。
“‘新’指的是新昌,也指新就业群体;‘蜂’代表着新就业群体辛勤工作、乐于奉献的品德;‘侠’体现了群众对参与社会治理者的认可。”新昌县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社区成了城市治理的主阵地,如何让社区这个“大家庭”既充满人情味,又运转得井井有条?新昌县进一步擦亮“乡理乡亲”金字招牌,通过“亲”与“理”双轮驱动,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城市治理中谱写出新乐章。
“我们出台《新昌县社区治理集成改革工作方案》,致力于打造‘暖心之城’和‘暖心社区’。”新昌县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关爱新就业群体为例,为解决他们实际问题,新昌县不断推进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建设,目前已建成服务站点130余个,实现城区重点区域100%全覆盖,累计服务劳动者超6万人次。
“暖心之城”建设之外,新昌更突出“理”字诀,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建设。队伍力量方面,针对村社相亲相近特点,新昌组建了村社书记解纷团,选派社工参与专业案件调解,将基层一线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主阵地。社会组织方面,吸纳反家暴协会、律师协会等20个社会组织及调委会入驻县乡两级社会治理中心,聚焦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法律咨询等领域提供柔性调解服务,今年以来协助办理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等2752件。品牌培育方面,由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五老”志愿者等组成议事协商队伍,创新建立“红鼓议事”“米海茶话”等议事协商品牌18个,实现“居民事居民议、居民事居民办”,今年以来,全县各社区共化解矛盾纠纷1222起。
“幸亏政府及时介入,我们小区一场潜在的停水停电危机才得以及时化解。”新昌县香山华庭小区居民谈起这起矛盾成功化解时感激不已。今年上半年,该小区因业委会解散、物业撤离陷入“双失管”困境,公共电费长期欠缴,导致120户居民面临水电中断风险。得知情况后,新昌县迅速启动“政企协同解纷”机制,由新昌县社会治理中心牵头,联合供电所、社区及居民代表进行协商,推动小区于8月顺利完成新业委会选举。至今年9月初,累计拖欠的7000余元公共电费已全部结清。随着新业委会正式履职,小区治理机制得以重塑,为长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解治理难题,既要靠“人情味”的“亲”,也要靠手段的“新”。今年,新昌依托低空经济场景应用优势,创新基层治理“低空+”机制,构建跨部门无人机共享管理机制,搭建巡查指挥及管理服务平台,完成新昌县域860平方公里三维建模和40余种AI识别算法开发,其中公路巡查、交通拥堵等场景识别准确率达80%以上,隐患排查效率提升30%。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记者 俞帅锋 俞颖颖 通讯员 吴梦婷 编辑:方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