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考古“高光时刻”,如何照亮申遗梦?

2025-10-31 13:19

来源:

(一)

绍兴考古,接连迎来喜讯。

近日,绍兴公布重大考古成果——塔山与和畅坊遗址发现越国时期的高等级祭祀遗迹,相关遗存距今约2500年,有力印证了文献中关于越王勾践建都的记载。

(塔山与和畅坊遗址)

专家惊叹,这一发现堪称本世纪越国考古的重大突破,必将载入史册。

从稽中遗址的越国大型建筑基址,到百草园遗址的连排房屋遗存,近两年,绍兴古城考古屡现“高光时刻”。手握这份厚重的考古“成绩单”,我们不禁期待:绍兴古城距离申遗成功,是否更近了一步?

(二)

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关键在于遗产要素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而非依赖传说或虚构。

换言之,历史底蕴口说无凭需要坚实的考古证据支撑。这也凸显了考古在申遗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近年来,绍兴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吸引了全球目光。

稽中遗址首次在古城范围内确认战国时期越国大型建筑基址。考古专家一致认为,这一发现填补了古城内越国时期遗存的空白,为探索越国都城格局提供了珍贵线索。

(稽中遗址)

塔山与和畅坊遗址不仅揭露出规模宏大的越国祭祀沟与建筑台基,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遗存,将绍兴的城市人居史上溯至6000年前。

百草园遗址首次揭示越国连排房屋基址,生动展现了两千多年前越国先民的建筑智慧。

亭山遗址群则系统呈现了东周时期越国核心区的大型聚落形态,全方位揭示了越国立国前后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与物质文化。

这些丰硕的考古成果,不仅彰显了绍兴古城悠久厚重的历史,更为古城申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三)

考古发现之后,如何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成果,使其“讲好”绍兴故事,成为摆在所有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西夏陵为例,历经53年的持续努力,在文物保护、环境整治、规划编制等方面做足准备,最终圆梦世遗。

绍兴,也正以申遗为牵引,积极行动。

在积极推进考古工作的同时,今年以来,绍兴深入开展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献研究,高水平推进古越文明探源,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

在鲁迅故里景区,各类隔离栅栏正逐步拆除,多个封闭展陈空间逐步向公众开放,游客得以更贴近地感受鲁迅笔下的真实场景。

(游客在鲁迅故里思仁堂的椅子拍照“打卡”)

稽中考古现场,发掘区已搭建专业保护棚,出土文物覆以保鲜膜,工作人员定时喷雾保湿,严防文物干裂损毁。

仓桥直街上,市井烟火与历史底蕴相融,840多户原住民留住老屋,43座老台门保存完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中国遗产活态的展示窗口”。

申遗的结果固然重要,过程本身亦意义深远。它是一场对自然与人文遗产保护的全面动员,将有力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促进珍贵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四)

绍兴古城的“世遗梦”,由来已久。

早在2006年,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在绍兴举行。会议发布《绍兴宣言》,绍兴更顺势递交《绍兴古城申遗宣言》,明确提出“力争在不远的将来,庄严加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行列”。

当然,申遗之路,道阻且长。杭州西湖申遗用了12年,中国大运河申遗花了7年,北京中轴线申遗花了12年,泉州申遗更是历经20年。绍兴人也已为此准备了近二十载,步履不停。

2023年8月,绍兴历史城区遗产项目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标志着古城申遗进入实质性阶段。

2024年1月,“加快古城申遗步伐”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同年7月,绍兴古城申遗创新中心成立,申遗进程再度提速。

2025年1月,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将持续推进古城申遗工作。

以申遗为牵引,古城面貌正悄然焕新。

截至目前,绍兴已完成八片历史文化街区、两个历史地段的系统保护,94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55座历史建筑获专业修缮。水系治理方面,累计疏浚环城河及内河河道32公里。仓桥直街、八字桥、西小河等重点历史街区修缮面积超50万平方米。

绍兴古城申遗的步伐,愈发稳健坚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绍兴古城,既有惊艳世界的文化家底,更有政府与民间的协力同行。我们相信,古城的“世遗梦”,终将照进现实。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丽丽 编辑:张衎男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