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文化特派员的年度答卷 | 蓝珊华:党建领航,奏响龙尾山村文化振兴“三重奏”

2025-10-31 10:03

来源:

走进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龙尾山村,百米龙形民俗风情带蜿蜒生动,“小灵龙”IP雕塑点缀乡间,湖面花船上草根“民星”咿呀唱戏——一股浓郁鲜活的乡土味扑面而来。这幅生动景象,正是文化特派员蓝珊华派驻该村后带来的显著变化。

作为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编辑蓝珊华自2024年5月派驻以来,以党建为引领,系统构建“三级联动、项目驱动、品牌带动”工作机制,精心打造“红领龙潮”“龙潮福动”特色品牌,探索出一条“党建强、文化兴、治理优”的融合发展新路径

百强镇的文化新课题

唤醒沉睡的“龙尾山”

福全街道虽跻身省经济百强镇,但文化建设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仍存差距。以龙尾山村为例,该村枕靠龙尾山,毗邻屃石湖,坐拥“一山一水一龙艺”文化基底。近年来,村里虽持续深耕“龙文化”,培育舞龙队伍、举办民俗节会,但仍面临文化内涵不成体系、品牌形象模糊、人才队伍后继乏力等现实瓶颈。派驻以来,蓝珊华坚持党建引领,以制度创新激活文化治理效能,推动文化发展与民生幸福感同步提升,助力该村成功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人文乡村建设名单。

“娘家人下沉”:党建联动凝聚合力

蓝珊华充分发挥“娘家人”省级党媒资源优势,推动建立“集团—街道—村”三级组织联动机制。一方面,依托党刊“智囊团”定期下沉走访,精准对接基层诉求;另一方面,通过列席村级会议、组建宣讲与志愿服务队、组织外出学习等方式,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村书记王云良自编村歌凝聚民心,青年党员自发开麦宣讲,党建与文化实现同频共振。

“龙脉唤醒”:项目驱动激活内生动力

“龙脉传承”“龙腾文苑”“龙心育人”三大计划为抓手,蓝珊华将文化种子播撒进千家万户。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口述+志愿者参与”机制,唤醒沉睡的乡村记忆;打造民俗风情带、龙主题墙绘等乡村地标;引进六批大学生相继进村开展文化赋能。青年村民徐冠华、邵颖超等一批新力量迅速成长,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IP造龙”:品牌打造提升影响力

“小灵龙”伴手礼

围绕“红领龙潮”党建品牌和“龙潮福动”文化品牌,蓝珊华推动乡村文化实现IP化升级。她邀请工艺大师设计“小灵龙”形象,孵化“出水福龙”文创,联手浙江大学专业团队活化非遗舞龙技艺,更巧妙引入AI技术、水上剧场等现代表现形式和特色研学课程,大幅提升水乡文化辨识度。搭建“稻田T台”让平凡面孔闪耀光芒,创造水乡舞台让草根“民星”秀才艺,让每个龙尾山人都成为故事的书写者。

文化特派员的靓丽答卷:

焕新千年龙艺,激活共富动能

经过1年多的驻村工作,龙尾山村成功入选浙江省2024年度人文乡村,标志着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具体来看,文化风貌显著提升:新增龙艺墙绘、民俗风情带等10余处文化节点,改造空间超1000平方米;推出首张“全村福”和首部村史纪录片,实现从传统村落向文化共同体转型。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依托“龙潮福动”品牌年均开展高品质文化活动20余场,惠及群众3.6万人次;文创与节庆经济带动农文旅收入增长100%,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零的突破,形成“品牌激活—参与扩大—产业增收”良性机制。主体力量广泛凝聚:培育村嫂宣讲团、青少年朗诵团等8支草根文化队伍,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与秋瑾中学合作开发“舞龙”校本课程,使非遗技艺在青少年中重焕生机。实践证明,坚持党建为核、群众主体、品牌联动,是打通文化振兴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高建峰 见习记者 邹俊瑜 编辑:姜京和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