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场涉企行政执法改革让绍兴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
“现在企业能腾出手脚专注创新与市场,真正‘轻装上阵’。”新昌县天亚制冷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启洋的感慨,道出绍兴众多企业的心声。
数据印证着改革成效:今年1月至10月,全市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同比下降66.79%,涉企行政处罚案件数、罚款金额分别同比下降17.83%和20.61%,“综合查一次”实施率提升至82.78%,不予处罚案件数增长69.75%。
升降之间,折射出绍兴以监管“减法”换发展活力、以治理“加法”守安全底线的清晰路径,诠释了“无事不扰”并非“不管不问”的现代治理智慧。
监管做“减法”
从“多头查”到“一次查”
“每次检查,都要安排专人对接。”绍兴大通购物中心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湖军坦言,“大通”作为大型商业综合体,涉及的监管部门多、事项杂,应对检查要牵扯不少精力。
这样的痛点并非个例。在改革之前,“多头执法”是不少企业的烦心事,部分执法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各自为战,导致企业迎检成本较高。针对这一堵点,绍兴以“减频次、减流程、减负担”为核心,打出监管“减法”组合拳。
推行“综合查一次”是最关键的举措。绍兴打破部门壁垒,将分散在各行政执法机关的涉企检查事项整合,对同一企业的多个检查事项,统筹安排在同一时间段,由联合检查组集中完成,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现在好了,所有检查都提前预告,而且一年就来一两次联合检查,我们只要对接一个牵头部门,准备一套资料就行,效率大大提高。”陈湖军切身感受到了监管方式的转变,让他所在的企业能将重心回归招商布局等主营业务,实现了政府监管“无事不扰”与服务企业“无处不在”的良性互动。
在此基础上,今年,绍兴多部门联动推进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在不断探索中,构建起“事前预防服务+事中规范执法+事后帮扶修复”的全链条执法模式,使得“亮码检查”“综合查一次”成为执法常态。尤其是创新推行“检查预告·阳光执法”制度,在对企业实施常规行政检查前,不仅送达行政检查通知书告知检查事项和权利义务,还同时提供行政检查标准书,让企业提前知晓“查什么、怎么查、达标标准是什么”。
“以前对政策不熟悉,现在有了提前预告和标准指引,我们可以先行自查整改,违法风险大大降低。”中石化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嵊州新明加油站站长钱海燕也感触颇深,今年加油站已收到检查预告文书,并被明确告知材料标准,通过提前整改,顺利通过了后续检查。截至目前,绍兴已累计送达检查预告文书2300余份,有效降低了企业因“不知法”导致的违法违规风险,实现了执法与服务的精准衔接。
治理做“加法”
从“粗放管”到“精准治”
监管做“减法”,从来不是放松监管的“挡箭牌”。绍兴在缩减不必要检查的同时,正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监督强化,做足治理“加法”,推动监管从“粗放式”迈向“精准化”,稳稳守住“该管的事管住管好”的底线。
今年,越城公安创新引入“企业精准画像”机制——整合公安内部及跨部门数据资源,围绕安全生产、合法经营、信用状况、社会责任等多维度构建动态评价模型,为企业生成“安全健康指数”画——受到企业好评。“分级监管,使得检查更科学、更精准。”绍兴银泰城魅KTV负责人刘亚军对联合检查模式的精准性颇为认可。
从“千条线”到“一盘棋”,精准匹配后的联合检查,能够针对某一类问题开展集中指导或提出整改要求,有效解决了多部门检查同一事项时合格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从数据来看,检查少了,对企业的监管效能反而提升了。
在诸暨市,当地司法机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打造数字治理集成监测系统,借助AI分析、图像比对等技术实现无感监测、闭环处置。今年,已通过集成监测累计纳管8348个直播间,监测直播6.64万场,发现虚假宣传、不良诱导等线索501条,作出提示451次,推动直播违法违规发生率降至1.4%,有效破解直播电商“集成难、发现难、预警难”的痛点。
而绍兴消防通过调取企业消防物联网数据、远程视频巡检等方式实现“无形监管”,构建“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监管模式。1月至10月,涉企检查大幅减少的同时,火灾发生率下降2.1%,真正实现“检查减量化、监管提质效”。
机制做“乘法”
从“单点破”到“系统建”
自今年6月起,市综合执法局在全市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广企业精细画像与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实现规范、精准、协同检查,以“一次检查、全面体检”为目标,提升执法治理的“乘法效应”。
在此基础上,执法模式正从“综合查一次”向“综合改一次”升级。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绍兴通过构建全链条治理体系与多元监督机制,强化“互动治理型”执法闭环,使监管在“放”与“管”之间实现更高效的平衡。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绍兴同步建立起“线索交办+三书一函+典型引领”监督机制,目前已完成全省首个市、县、乡三级521家行政执法主体审核公告,制发“三书一函”126份,并制订联合检查计划,以点带面推动涉企执法水平系统提升。
市委党校公共管理与法学教研室副教授赵海丽认为,“综合查一次”“综合改一次”等绍兴行政执法的改革创新,是规范行政执法和提升行政效能的举措,是为市场主体提供增值式服务的表现,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之一,推动了绍兴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一项长期任务。下一步,绍兴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协同、提升效能,持续深化涉企行政执法改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优质的法治环境,让“不打扰”的柔性监管与“不缺位”的刚性执法成为绍兴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
作者: 编辑:严心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