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宜居宜业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025-10-29 22:46

来源:

“不仅在农村,‘两众’新实践需要更大的生长空间。”余杭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道。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在刚刚结束的区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打造未来城市样板地的蓝图已经绘就。如何将这一蓝图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家园”?余杭区创新实施“幸福红立方”工程,在瓶窑镇桃源小区的旧改实践中给出了“两众”新实践的另一种生动答案。

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桃源小区,曾是老旧小区困境的缩影:线路管道老化、公共配套缺失,特别是“一老一小”群体占比近40%,养老托育需求迫切却无空间承载,更新工作一度面临瓶颈。

如今,行走在小区内,古朴的青灰色玉钺纹样与生机盎然的桃树墙绘相映成趣。1560平方米的邻里中心里,康养区的老人正享受便捷的血压测量服务,托育区的儿童在专业看护下快乐游戏。从“设施陈旧、管理不佳”到“全龄友好、充满活力”,小区的蜕变正是用协商的办法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鲜活实践。

“破题的关键在于凝聚多方合力,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社区书记道出改造秘诀。依托“区级统筹、部门齐抓、镇街实施、社区联动”的治理框架,桃源小区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构筑起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的“连心桥”,以“硬改造”补齐设施短板,用“软治理”激活内生动力。

“以前购物看病都要出远门,现在邻里中心里吃饭、带娃都方便,小区真的成了幸福家园!”居民王姐的朴素感慨,正是“人民城市为人民”最温暖的注脚。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