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发展的历程中,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起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如今,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实施已有30年。
1996年,科技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战略构想,并于1997年启动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1998年开启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2002年以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201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推动了一系列政策出台,有力地推进了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走向世界。
由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科技部陈传宏司长主编,全国近200名活跃在中药科研工作第一线专家参与共同编写的《中药现代化二十年(1996—2015)》中提到,在中医药现代化战略启动之前,我国的中药工业产值只有200多亿元;到了2022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药工业产值达到7500多亿元,增长了30多倍;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总诊疗人次在2022年达到了12亿多,近十年的诊疗量整体翻了一倍。
1996年,在刚刚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时候,全国发表的关于中药的SCI论文只有几十篇,在全球仅占约4%。如今,中医药在全球期刊的发文量已超过10万篇。“四大医学期刊”发表研究文章超过20篇。同时,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也荣获奖励,如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也荣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标准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中成药研发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等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也日益紧密,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同时,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关统计显示,我国中药生产企业近5000家,全国中药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2024年中药饮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6%。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进出口贸易总额和数量均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约10%,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