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出手的就是做装备。”初创期,面对中药理论体系的博大精深,刘雪松等人并未选择贸然闯入,而是立足自身在工程、自动化领域的积累,与温州龙湾当地的制药装备企业合作,以研发现代制药设备为突破口,为团队进入中药领域打开局面。
他们从一家大牌食品饮料制造商的奶粉生产设备获得灵感。既然奶粉能够在一定温度下保留营养成分的同时又保留了奶香味,那么中药是否也沿用这样的制备方式?
于是,他们花费了几年时间对设备和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研制出适合中药的制药设备,并针对中药常见的高温煎煮用法,保留了其中的挥发性成分、含糖成分等易流失的营养成分。
“这套设备不仅造价是进口设备的七分之一,性能还更加优异,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国际空白。”刘雪松介绍,该项目的专利对社会免费公开,并获得了中国专利优秀奖。21世纪初,一套又一套中药领域的新装备从他们手中打造而成,浙江大学现代中药创制团队的知名度也随之在制药行业打响。
事实上,早期各大药企对中药大品种的研发没有严格的科学规范,仅仅按照药品生产许可批准的范围进行生产,至于其中发挥作用的成分、采用的工艺都一概不知。为此,刘雪松和团队一次次跑到企业车间,从现场取样研究、到实验室里搭建模型,从生产每一环节入手为企业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例如采用的生产工艺、大规模生产时的注意事项、保持产线运行稳定的方法等等。
“一定要不辞辛苦,深入一线。”刘雪松总结道。2005年,团队为上海一家药企打造了首条现代化生产线。由于该产线在年后便将投入生产,年前团队和企业生产人员都在现场加班加点。先是安装提取、浓缩、干燥等一套套设备,再是对设备上所有的控制点进行信息化调试,最后还要试生产以检测产品和流程运行情况。
尽管团队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但意外仍然发生了。由于缺乏工程经验,他们将控制阀门的通气气管错误地绕在了仪器设备上,生产时产生的100多摄氏度蒸汽高温把气管烫破了,一时间整个车间都是气体。团队过去七天倾注的所有心血与汗水全部清空,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但他们并没有迟疑,果断地重新开始,在上百米生产线上爬高摸低,对457个控制点和60多台设备的几百根线管进行检查和调试。“大家埋头工作完全忘记了时间,猛一抬头才发现已经到了大年三十。”刘雪松回忆道,那天晚上,他和几位团队老师,还跟企业的生产人员一起吃菜喝酒,一起打地铺睡觉,在车间里过了个除夕。
刘雪松身上那份近乎执着的责任心与永不言弃的奋斗精神,也令团队成员罗英杰博士深受触动。他还记得,有一次,在腿部肌肉疼到无法动弹的情况下,刘雪松拄着拐就飞去了河南,与当地企业现场沟通;为了赶上第二天上午的会议,他一个人开了6个小时车从杭州抵达温州苍南。团队成员曾为他作了一次统计,在2018年到2019年近两年里他累计飞行393次,高铁出行400余趟,最多的时候一天内辗转了5个城市。
就这样,最扎实的科研脚印,最终串起了近年来一个又一个闪亮的成就: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科协十大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等奖励10余项……层层叠叠的发明专利证书、科技奖项塞满了一墙高的展示柜。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