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万种溶剂中觅“替身”

2025-10-29 20:59

来源:

化学世界溶剂万千,筛选出能高效促染、结合纤维且可循环回收的“替身”,如同大海捞针。18年前,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给王际平带来了灵感。

他在美国日化品企业负责环保型技术开发时发现,纯干洗溶剂不串色,加入微量水后就会严重串色。他敏锐意识到:这种“串色”现象,本质就是染色。

要把这个灵感变成真正的技术,挑战巨大。研发团队从清洗剂、干洗剂等常用的有机溶剂入手,开始了漫长的筛选和开发。染色不均、介质难回收、如何做到污水零排放……失败的次数难以计数。

2014年,王际平来到海宁创立绿宇。这是一个关键转折点——从纯理论研究转向产业化探索。

5年后,技术攻关首次迎来重大突破。团队从日用化学品类别的溶剂中,为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找到了一种合适介质。“染布过程不使用盐类化合物,不产生废水,而且染料利用率特别高。”王际平将该技术命名为非水介质少水染色技术。

怎么把技术真正用到生产线上?王际平继续思考。在他的带领下,企业在新疆投建了一条非水介质少水染色示范线,用于散棉和筒子纱的染色生产,以此检验技术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可行性。实践证明:该生产线在保持色牢度等产品质量标准不降低的前提下,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废水零排放。

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后又入选工信部《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2023年)》。这期间,团队不断改进技术,又开发出了针对棉梭织布、针织布的非水介质连续轧染技术,同样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但是,王际平心里始终惦记着那个最终目标:从源头开始,全然实现“无水印染”。

有了前面的基础,团队转换思路,从化妆品级有机溶剂中,成功找到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染色介质。

王际平给记者展示了这种介质,这是一种透明无色的液体。“它能和染料很好地作用在一起,在接近常压的条件下,高质量完成针对涤纶纺织品的染色。”王际平告诉记者,测试显示,其上染率可接近100%,固着率达90%以上,匀染性、色牢度以及染色效率等各项指标均比肩传统水染,而且色彩鲜艳度大幅提高。

2023年年中,低压无水染色技术的示范线终于组装调试完成,然而第一次试产结果让人失望:涤纶上染率和匀染性、色牢度等达不到产品设计要求,比实验室数据差了不少。又经过半年左右时间对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2023年11月底,全国首条低压无水染色产业化示范线诞生。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