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张火车票,记录着一次远行

2025-10-29 16:20

来源:

坐在自家沙发上,打开收藏夹,一张张火车票映入眼帘,邱铁刚顿时思绪万千。“这些火车票,大都是我旅游或出差时留下来的,少量是在收藏市场淘来的。一张车票,就是一次远行,有旅游、有探亲、有团聚……”邱铁刚说。他是东北人,20世纪90年代到绍兴工作,加上自己酷爱旅游,因此收藏了硬板票、红色软纸票到蓝色磁介质票三种不同时代的火车票。

第一代的硬板票,是小小的四方形“板票”,结实耐用。车票正面有出发地、目的地、票价等信息。与票一并使用的,还有一张小纸票,上面有乘车日期、具体时间、座位号等信息。硬板票可以重复使用,但小纸条在不断发生变化。没有打印设备前,由售票员手写乘车日期、具体时间等信息,后来改为统一打印。

“我收藏的最早的硬板票,应该是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参加工作不久,从吉林乘火车到北京玩,绿皮火车坐了一天一夜。车内拥挤,一路上舍不得吃,又累又饿,但充满兴奋,毕竟是第一次去北京。”邱铁刚拿出一张吉林到北京的纸板票,票价显示为33.1元。迄今为止,他先后12次到北京旅游,走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到绍兴工作后,因为要到杭州火车站转乘,留下的硬板票同样不少。那时票价便宜,从杭州到绍兴,只需要3元。有时因为匆忙,来不及买票,就在车上补票。乘务员没有硬板票,会提供一张格式化的临时代用票,乘车地点、目的地等信息,全部由乘务员现场手写。这种代用票,保存至今,弥足珍贵。

进入1997年,第二代的粉红色软纸票取代了硬板票,票变软了,但大了不少,拿在手上更显喜庆。票面上有条形码,这是开启数字出行的标志。到2009年,熟悉的二维码取代了条形码。“第二代火车票时期,可能忙着工作,外出旅游的频率不高,因此收藏的火车票明显少了许多。”邱铁刚说,“二代火车票记录了铁路客运的重大变化。由于春运期间火车票难买,‘黄牛’盛行。从2011年起,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出现了购票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第三代的蓝色磁介质票,则见证了科技发展和数字出行时代的真正来临。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蓝色磁介质车票与粉纸车票并行使用。该票二维码具有防伪性能,且专为自动检票设计,可通过闸机快速验证车次,指示灯提示通行状态。“蓝色磁介质票给出行带来便利,但也有缺点,票面上打印的文字信息易褪色,时间一长,容易变得模糊不清。”邱铁刚介绍。

“我们夫妻俩现在都退休了,这些蓝色火车票,不少是我们结伴出游的记忆。你看看,今年8月份,我们还乘坐高铁,到江苏常州、镇江等四座城市旅游。”邱铁刚的妻子杨女士说。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