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洋村位于长诏水库源头,因“溪边长满茅草,犹如一片汪洋大海,故名茅洋。”该村始建于南宋宝庆年间,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村内有古民居、老台门、登山道、骑行绿道、乡村记忆馆等旅游资源。
整个村庄古老而淳朴,宁静而秀美,与山水林田相偎相依,风光秀丽。茅洋江穿村而过,潺潺江水似乎仍流淌着盛唐时期的古韵和诗意。
浙东唐诗之路始自钱塘江边西兴渡口,经萧山到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然后溯江而上至剡溪,再经新昌沃江(今茅洋江一带)和天姥山,最终抵达天台山,是一条久负盛名的山水文化走廊。这条线路自晋唐以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近年来,茅洋村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借助“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建设契机,将茅洋江、老台门(丁家祠堂)、鹅卵石路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依托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竹海水韵带等项目,建成环村游步道、骑行绿道、唐诗景墙,打响“唐诗水路・遇见茅洋”文旅品牌。
以文化为壤,育文明之花。今年6月,小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茅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唐诗水路·遇见茅洋”邻里节暨作家、书画家采风活动,通过艺术赋能,聚力推动文明风尚培育、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持续提升村庄品位。
来自各地作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的30余位成员齐聚茅洋村,开展采风、写生活动。作家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茅洋村的古台门、古祠堂、古民居。古建筑雕梁画栋,虽经风雨但仍散发着历史的韵味,青石小道、溪边古树、环村活水,都让他们津津乐道并拍照留念。书法家们挥毫泼墨,一幅幅灵动飘逸的书法作品出炉。他们共同书写下了唐诗水路上的文明见闻。
邻里节上,文明实践志愿者以义诊的形式,架起“爱心诊台”。长桌宴上,18张圆桌一字排开,热情的村民们来来往往,迎接各方宾朋,忙得不亦乐乎。
“浙东唐诗之路,不仅是一条沿水泛舟、水尽登山而歌的游历之路,更是一条将山水之美与文化底蕴深度融合的吟咏之路。”茅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关负责人介绍,村里围绕唐诗之路水路建设,推进河道整治、景观提升与游客中心改造,成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激活农村闲置用房,还配套长桌宴、文艺表演、民宿等,吸引更多游客旅游观光,带动村民增收。茅洋村正以唐诗为媒,将文明实践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