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年间,广东潮州府发生严重水灾。田野一片汪洋,眼看秋收无望,灾民哭声载道,哀鸿遍野。知府齐文彬三上省城,请求急赈。巡抚邀藩台商量,可否拨藩司库银以解燃眉之急。藩台道:“要动藩司库银,按律须报请户部批核,公文往返,非半月以上不可。赈灾迫于星火,远水救不得近火;如果擅自动用,被御史参上一本,大人与职司如何吃罪得起?职司衙中有位文案师爷,历佐郡幕,足智多谋,待职司立马回去,与他商量,谋一良策如何?”巡抚道:“本院久闻藩司衙门的汪师爷之名,就烦贵司即刻回衙,务请他设法化解此事。”
这位汪师爷名瑔,字芙生,号无闻子,绍兴府山阴县人士。幼年时,随父宦游广东,寄籍番禺,及长,精通文牍历律,胸怀韬略。历佐郡县幕。在曲江县幕时,法军围城近一年,他献计火焚敌舟,城池赖以保全。藩台慕其名遂聘为藩司文案,兼理钱谷。
藩台回衙,马上召他商议赈灾之事。汪师爷言道:“东翁莫急,此事必须摸清灾区情况,再定策略。不妨先召潮州府尹来衙,问个究竟。”藩台急召潮州知府。知府齐文彬火急火燎地赶来藩署。藩台与汪师爷在签押房接见,询问灾情。齐知府禀道:“此次水灾,遍及潮州近海各县,而以黄冈、诏安为烈,已查证倒房四百余间,殁于水者五十六人,无家可归者一千二百余人。”汪师爷道:“贵府能否估算一下,急切需要解决多少银两才能度过眼前大难,至于平息灾情,只能以后从长计议。”齐知府立即在签押房内估算起来,一笔一笔地分门别类,列出要目和钱数,禀道:“初步估算,至少需银二千两,才可解困于一时。”汪师爷对藩台言道:“事关灾民生存,请东翁在藩库中拨出二千两,交府尊运回潮州,至于如何处理此款,容我深思,是有办法。”
藩台对汪师爷信任有加,当即签具拨款手续,嘱齐知府速往藩库提取,得银后立刻赶回潮州安顿灾民,切切不可延误。齐知府喜出望外,当场谢过藩台和汪师爷,兴匆匆地赶往藩库去了。
齐知府一走,藩台急问汪师爷:“擅动库银,事非儿戏,且此款如何向户部报销。”汪师爷胸有成竹地道:“东翁勿虑,此事并不难办。按照户部律例,税契的结余,不属正赋,虽交汇于藩库,但各省在非常时期,可以先行动用,再向户部核报。我早在留意本省税契结余。前些日子,刚查过税册,到目前为止,税契积余奇多,不下三千两。潮州府现水灾严重,当属非常时期,拨出其中二千两,无违户部律例,只要据实呈报。谅无大碍。”藩台一听此言,深为佩服,不禁连声称赞汪师爷深谙部律而且召来潮州府尹,当场核算,精明之极,既救了潮州灾民眼前流离失所,无衣无食之困,又使省里“无法拨款之难”的问题得以解决,真是两全其美。
藩台又上院禀见巡抚,汇报此次解决潮州水灾眼前困难的措施与方法,并赞扬了汪师爷。巡抚表示赞许。在藩署,汪师爷已以“税契奇多结余,非正赋,可以备非常时期之用”为由,向户部上报了赈灾款二千两。不久,户部批文下来,同意核销此款。此后,广东各府县遭遇水旱灾荒,均依此例用库银赈灾,便利救民。
光绪初,两广总督刘坤一,闻汪师爷之名,聘其为总督署总文案,主办外事交涉十年之久,均能刚柔相济不卑不亢,与外国政、商甚至军界人员周旋,斐声一片,被誉为“旋于危险而不展其名,久处脂膏而不润其身”的好师爷。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