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乌镇,风里带着桂花的清甜,正是一年中最适宜银龄群体错峰出游的时节之一。近日,记者走进以“一站式旅居”为特色的乌镇雅园康养社区,从旅客的角度,亲身体验“一日旅居”。
沿着主入口一路来到小区门口,记者最先注意到的,就是沿街整齐停放的外地车辆,沪A、粤B、苏B、甘A等省外车牌占比过半。
69岁的张阿姨刚从社区商店买菜回家,从2017年开始,她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会从江苏宿迁来到雅园住上个把月,“这个季节的乌镇最舒服,住雅园比住酒店方便得多。”
无障碍通行全覆盖
记者试着乘坐轮椅走遍整个园区,对这份“舒适”感受更深。整个社区地面无台阶、无门槛,无障碍通行全覆盖;电梯厢体做了加深处理,轮椅和担架出入无压力。风雨连廊四通八达,即便在下雨天,住客也可以在会客大堂、社区食堂、老年大学等常用场所自由穿行,不用担心腾不出手打伞。
为了减轻老年朋友的步行压力,社区内还配备两部接驳车,连通社区内各个区域,只要告诉司机接送位置即可。记者实测,电话联系工作人员后,接驳车约5分钟便到达指定上车地点。从位置最靠内的琴雅苑上车点,到社区颐乐食堂、康复医院和社区出口分别需要3分钟、5分钟和7分钟,任意两个接驳站点之间,最远车程不超过10分钟,无论出门用餐、看病还是购买日用品,都能一站直达。
注重适老精细化设计
中午11时,社区颐乐食堂座无虚席。
“菜单每天更新,明码标价,人均25元左右就能吃好,比自己做饭省心。”74岁的周叔叔和老伴对社区食堂赞不绝口。
主厨周师傅介绍,2023年以来,社区内旅居游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南北各地口味差异,食堂增加东北菜、川菜等菜系,并且配合老人的作息时间,将开餐时间提前1个小时。
除了照顾好银龄候鸟的味蕾,“住”“娱”设施同样体现出适老精细化设计——厨房和卫生间的橱柜离地高度预留1.3米,装置弹出式置物架,乘坐轮椅的老人也能轻松进出使用;床体分开设计,老人起夜时互不影响;房间内还配备了紧急呼救按钮,确保老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得到救援。而在雅园社区健身房内,记者看到游泳池特意设置了约1.2米宽的防滑缓坡步道,方便老年人慢慢入水,确保安全。
“雅园不仅环境优美,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我们老年人的定向需求。”来自上海的戴叔叔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两次入住雅园旅居度假,不仅自己入住,还把十几位复旦的老同学带来一起体验,“两室一厅的套房,每天住宿费用300元,虽然比酒店贵一点,但是住得安心又舒心。”
这正印证了当前银发旅居市场重心从“比价”向“比质”的转变。
|五年成绩单|
从比价向比质转变
2025年,浙江60岁以上人口已达1405万,浙江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催生出相应的文旅需求,根据线上线下文旅企业反馈,我省老年康养旅游市场充满潜力与活力。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该平台银发用户中,70%以上是50至60岁的“初老”人群,其中50%来自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这些用户不仅具备熟练的线上操作能力,更习惯于通过APP完成旅游产品的查询、比价、预订全流程。
“十四五”期间,长三角三省一市民政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康养旅居蓝皮书》、推荐了300个长三角旅居养老地、100个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2024年,全省共有17家企业、41个街道(乡镇)、11个县(市、区)入围国家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名单,总数居全国前列。
此外,“十四五”期间,浙江以线路串联和项目推动,挖掘开发了丽水遂昌白马山森林公园、舟山定海森林云廊、杭州临安龙门秘境等一批特色森林康养旅游精品。全省推进一批基础设施、自然教育、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累计完成“名山公园”项目投资超240亿元,促进名山公园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浙江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产业的社会影响力,2024年,浙江省森林康养产值达2000亿元,重点地区农户增收近一半来自森林康养产业。
2025年7月,浙江省旅游协会在常山县成功召开康养文旅分会成立大会,标志着浙江康养文旅产业发展迈向组织化、专业化新阶段。
(内容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 编辑:邹俊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