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文化+科技+入境游开拓国际形象传播新路径

2025-10-27 15:42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入境游不再仅仅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展示大国形象、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浙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体验独特,一直是外国友人深度感受中华文化的热门目的地。近年来,浙江通过推动文化、科技与入境游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面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浙江全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82.8万人次,同比增长22.2%;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8.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

“文化+科技+入境游”的浙江实践

为全面提升入境游服务水准,助力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和高能级开放强省,浙江坚持“文化+科技+入境游”的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文化、科技、旅游融合发展,构建了一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化文旅服务体系。

打造数字基建。浙江率先推进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文旅数字化新基建,显著提升了入境游客的便利度和满意度。2025年上线的省级平台“嗨游”(Zhejiang Travel)依托AI大模型技术,为境外游客提供个性化行程规划、跨语言实时导览、跨境支付等一站式服务,已成为浙江智慧旅游的重要品牌。与此同时,浙江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开展5G网络、IPv6和AIoT(智能物联)的规模部署和应用,推动4A级以上旅游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旅游区域5G网络、WIFI室内全覆盖。

创新内容表达。浙江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表达方式。一方面,依托3项世界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沉浸式文化项目,使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比如,龙泉青瓷借助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藏品化,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传播渠道;西湖、大运河等文化地标通过AR技术实现历史场景再现,让游客直观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型文旅业态,推出“低空+旅游”“赛事+旅游”“影视+旅游”等融合模式。比如,2025年国际足联2026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期间,在杭州市文旅局“文旅+赛事”200余项球迷专享优惠举措之下,直接带动旅游消费3.08亿元。丽水市通过“影视+文化+生态”三核驱动,成功开拓东南亚客源市场;嘉兴市推出外国人游古镇、运河非遗文化等特色旅游线路,有效满足了国际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拓展传播矩阵。浙江高度重视社交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建设,构建了多平台、多语种的海外传播矩阵。全省文旅系统在国际主流社交平台开设账号,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浙江文旅特色,有效提升了浙江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曝光度。同时,浙江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国际传播,邀请在华外国友人、留学生等担任文旅推广志愿者,征集并发布外国游客创作的浙江旅游内容,形成“以侨为桥、以外宣外”的传播新格局。这些民间传播力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实的体验,极大地增强了传播内容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优化政策体系。浙江注重顶层设计,构建支持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2025年新修订的《浙江省旅游条例》对于如何推动文旅融合给出指引,还重点对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工业旅游等浙江特色旅游业态做了规定,并要求创新运动休闲旅游等业态与场景,拓展数字化旅游产品。同时,浙江大力推进旅游便利化改革,实施入境通关“一站办理”、上网通信“一卡通行”、跨境支付“一路畅通”等八大便利措施,显著提升境外游客体验。

优化“文化+科技+入境游”的方式举措

立足当前发展基础,接下来,浙江应充分发挥好文化优势、紧紧抓住数字化变革历史机遇,进一步优化完善“文化+科技+入境游”新范式,全面重塑入境旅游服务、管理、体验和传播模式,打造更多有影响力、传播力和辨识度、美誉度的文旅标志性成果,助力加快打造“重要窗口”、全方位展示浙江形象。

一是优化技术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入境旅游全程深度应用,开发覆盖多语种的智能客服、实时翻译、行程规划系统,破解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拓展VR/AR技术在文旅场景的创新应用,打造更多“数字孪生景区”和沉浸式体验项目,让境外游客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深度感受浙江文化魅力。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藏品、文化版权等领域的应用,创新文化价值转化路径。

二是构建文旅服务平台体系。完善以“嗨游”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服务网络,打通文旅、交通、商务等数据壁垒,构建全域旅游数字孪生系统。开发面向不同客源国的定制化数字服务产品,实现从“一刀切”到“个性化”的服务升级。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时掌握消费偏好和需求变化,为精准营销和服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创新营销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优势,打造多语种、多平台、多形态的数字化传播矩阵。开发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文旅IP,通过短视频、直播、数字展览等形式,提升境外受众关注度和参与度。鼓励用户生成内容(UGC),借助境外游客的社交分享实现二次传播,形成“以游带宣”的良性循环。

四是完善治理保障机制。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协同机制,推动文旅、外事、交通、商务等部门数据互联互通。制定数字文旅标准规范体系,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建设文旅行业数字化监测平台,实时掌握入境旅游运行情况,提升宏观调控和精准施策能力。

五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依托浙江省内高校和职业院校,加强数字文旅跨界人才培养,培育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国际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数字文旅专家智库,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从业人员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全行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

(内容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