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柯桥明珠广场,灯光璀璨的舞台上,越剧唱腔婉转悠扬,现代舞蹈活力迸发,莲花落表演韵味十足——这是2025年柯桥区“幸福水乡才艺秀”巅峰之夜的热闹场景。
自举办以来,这场群众文化盛会已走过13个春秋。时光流转,它见证了无数普通人从“台下观众”蜕变为“台上主角”,用真挚表演演绎水乡生活,用艺术力量点亮幸福日常。13载历程,“幸福水乡才艺秀”已从最初的区域赛事活动蜕变成柯桥区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的特色亮点,更成为普通百姓实现艺术梦想的“星光大道”。
聚光灯下,37岁的孙英芳水袖轻扬,精彩呈现越剧《情探·活捉》中王魁的惊惧交加、悲愤挣扎,拿下本届“幸福水乡才艺秀”戏曲类一等奖。谁能想到,两年前的她还只是台下一名为别人鼓掌的观众。
“最早看才艺秀时,觉得台上的人都好厉害,从没想过自己也能上去。”孙芳英自小受戏曲熏陶,心中藏着对越剧的热爱。2023年,柯桥区文化馆开设越剧公益课,她立刻报名,不仅越学越痴迷,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大家的鼓励下,她抱着切磋学习的心态报名参加了“幸福水乡才艺秀”。
《情探·活捉》中有一出“甩发”的经典场面,孙芳英需要头戴发丝长90厘米的假发套进行表演。勒头练习时,头皮发麻、冷汗直流甚至脱发都是常事,但她却从没想过放弃;家人更是她的坚强后盾,比赛前为让她安心排练主动承担琐碎家务;越剧班老师从腔调到气息控制逐句反复指导;搭档赖小燕甘当配角,决赛当天从上海纺织展会上连夜赶来为她配戏;远在杭州、宁波的戏迷朋友得知她参赛后,更是组成一支“跨城亲友团”赶赴现场为她助威。
“站在舞台上听到掌声响起的那一刻,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是大家的支持让我走到了这里。”孙芳英的蜕变,正是“幸福水乡才艺秀”以艺聚人、赋能群众的生动写照。
若说孙芳英的表演胜在细腻,福全街道金三角社区舞蹈队的《觉醒年代》则以团体力量震撼全场。这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业余队伍,队员年龄从28岁到58岁,却凭着一股韧劲摘得舞蹈类一等奖。
“《觉醒年代》是专业舞团的作品,动作、体能要求高,一开始很多人都打起了退堂鼓。”队员周莉莉回忆,最初体能训练时,大家连1分钟平板支撑都难坚持,更别提完成剧中高难度的力量动作了。但为了呈现最好效果,大家咬牙坚持。每次都是先练体能再抠动作,工作忙就挤时间……“再坚持一节课”成了彼此之间的鼓劲话。
最终,当舞台灯光亮起,队员们用铿锵有力的舞姿再现“觉醒青年”的热血形象时,台下掌声雷动。“我们不是专业演员,但我们用全身心的投入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敬意。”朴素的话语道出这支草根团队的初心。
“全民参与”是“幸福水乡才艺秀”的核心。这里没有职业演员的门槛,只有对艺术的热爱;没有遥不可及的舞台,只有触手可及的梦想。无数普通群众在这里绽放光彩,共同汇成了照亮水乡夜空的璀璨星河。
美育浸润 大众美学深耕,城乡气质共润
“以前觉得才艺秀上都是‘广场舞式’的表演,没想到现在能看到这么多有质感的节目!”看完“巅峰之夜”后,“00后”柯桥女孩裘悦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节目质量的飞跃,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托举。2024年,柯桥区首批区级文化特派员带着才艺下沉基层,有针对性地破解群众艺术“缺技能、缺方向”的难题,让美育之风吹遍城乡角落。
“阿姨,你们社区文化活动多不多?”“老师傅,文化礼堂音响设备能用吗?”入驻夏履镇夏禹社区后,柯桥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区级文化特派员潘海良便开始走街串巷摸家底。他发现当地文化氛围浓厚却缺乏专业指导,遂以“绍兴莲花落传承”为突破口,激活基层文艺力量。
“三翘板的节奏要跟唱腔卡准,这个点要重打,那个点要轻带……”他的莲花落课每周固定开课,从最基础的唱腔发音、乐器打法教起。从事绿化工作的学员陈凤桥初学时节奏混乱,潘海良便将节奏拆解,并录制示范音频让他反复练习。在道具运用方面,他亲自演示如何通过细节增强表演效果。在他的悉心辅导下,陈凤桥在今年的比赛中凭借传统莲花落《穿着赋子》闯进了“幸福水乡才艺秀”决赛。
如果说潘海良的辅导侧重“技能普及”,那么湖塘街道文化特派员徐兴祥则更注重“解题思路”的传授。他以“鉴畔莲音”品牌为抓手,整合当地曲艺资源,组建起一支稳定的文艺团队。在筹备参赛本届才艺秀时,团队陷入选题困境,徐兴祥支招,“不如讲讲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晚高峰’。”确定主题后,他又帮团队打磨细节:按演员性格为他们“量体裁衣”;邀交警队客串普及法律法规……
排练过程中,饰演女司机的“95后”演员施佳丽缺乏舞台经验,他倾囊相授,“把生活中的状态搬进舞台”“灯光一亮台下就看不清人”……最终,小品《晚高峰的路上》获戏曲类三等奖,还被选中参加市级重阳节慰问演出,即将登上更大舞台。
如今,在文化特派员的推动下,柯桥区的基层文艺队伍逐步形成“自我造血”生态。正如徐兴祥所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一两个‘明星’,而是让基层文化‘活起来’,这样即使特派员走了,队伍还能自己搞活动、排节目。”
13载耕耘,“幸福水乡才艺秀”早已超越比赛的范畴,成为柯桥区群众文化的金名片。它见证了无数草根明星的诞生与成长,记录了水乡文化生活的变迁与繁荣,更成为推动“文旅融合”“文艺赋美”的重要载体。
舞台的升级让今年的“巅峰之夜”格外夺目:主舞台两侧搭建起“时空穿梭器”场景,演员穿梭其间,仿佛穿越时空登台,在专业灯光与伴舞的配合下,草根演员尽享“明星级待遇”。与之交相辉映的,是节目质量与内涵的持续提升。本届才艺秀涵盖戏曲、舞蹈、摄影、书画等多个门类,既有经典传承,也不乏《唐宫夜宴》等创新作品。内容上更多元,钱清街道枢里村舞蹈队的《乡村新颜》,以“画版展开”的形式呈现旧村庄到新社区的变迁,剧中人物年龄跨度超60岁;华舍街道真光艺术团的《盛世鼓舞》则由全朝鲜族演员演绎,带来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这些由老百姓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说的是家长里短,唱的是家乡变化,演的是身边故事,而“95后”“00后”新秀的加入,则为舞台注入了青春活力与新颖表达。
作为群众文化品牌,近年来“幸福水乡才艺秀”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其围绕赛事组织、评审机制、人才培育等形成的一整套《幸福水乡才艺秀暨群众性才艺海选活动工作规范》,已成为全省举办群众性文化赛事的重要参考。历经多年深耕,柯桥区群众文化形成广泛参与基础:13年来全区累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近3300场,培育业余文艺团队550余支,吸引超10万人次登台展示,文艺演出覆盖所有村(居)。2025年,柯桥区3部原创作品斩获浙江省“群星奖”,创下该奖项历史上区县级单位获奖数量新纪录,充分彰显群众文化实力。
“‘幸福水乡才艺秀’带动更多群众投身文艺活动,大家在排练中增进情谊,实现了‘文化惠民’与‘精神共富’的双向促进。与此同时,涌现出的优秀作品通过文化走亲、大戏展演等形式,能持续放大品牌的社会效益。”柯桥区文化馆副馆长王恒表示。
13年水乡搭台,13年全民欢歌。“幸福水乡才艺秀”用一个舞台,点亮无数普通人的梦想;用文艺赋美,让草根艺术绽放光彩;用品牌力量,让文化之美浸润城乡。未来,这片水乡的文化星河,必将因更多草根明星的闪耀而愈发璀璨。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徐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