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活态传承千年渔猎文化

2025-10-27 07:13

来源:

学生正在精心打磨渔船模型。

三面环水的沥海,蕴藏着丰厚的渔业资源。千百年来,先民在这依江傍海之地以渔猎为生,孕育出敢闯敢拼、勇立潮头的渔猎文明。如今,绍兴滨海新区沥海街道正以校园为基地、场馆为载体,构建起多维度传承体系,让千年渔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走进沥海街道中心小学的木工教室,只见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聆听老师讲解传统渔船的龙骨结构与船舱布局。作为渔猎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该校木工社团已成功复原“沥海号”渔船模型,目前正投入“郑和号”船模的设计与打磨。“亲手参与制作船模,我们不仅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更读懂了渔船背后承载的沥海故事与渔猎精神。”学生朱希妍的话语中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为使渔猎文化真正“融进”校园,近年来,沥海街道中心小学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基因,通过学科渗透与社团拓展活动,将渔技、船技等特色元素融入日常教学。学校还专门打造渔俗馆,设置“渔俗”“渔物”“渔趣”三大展区,陈列各类渔猎实物与图文资料,营造出浓郁的氛围。同时,定期开展“千缠万绕打绳结”“小海娃造渔船”等实践活动,搭建起认知乡土、触摸传统的体验平台。

“传承渔猎文化,本质是守护我们的文化根脉。让孩子了解家乡,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通过校园活动辐射社会,更能以文化为载体,锻炼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最终打造地域文化传承的‘沥海范例’。”该校负责人表示。

在校园之外,沥海街道也致力于为渔猎文化搭建更广阔的传承空间。日前,渔村村渔猎文化展示馆成功入选浙江省2025年第一批乡村博物馆名单。

渔村村渔猎文化展示馆于2022年1月落成并对外开放,集中呈现捕捞、种植与围涂文化的原始风貌。展示馆内,210件跨越不同年代的渔猎老物件被依序陈列——从捕鱼用的腰网、测量水位的量水杆,到渔民出海所穿的防水衣,每件物品都烙印着岁月的记忆。馆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艘按原比例缩小的渔船模型,船舷上留下的修补痕迹,仿佛仍在诉说昔日渔民与风浪搏斗的岁月。

除了实物陈列,展馆还系统梳理了村史大事记、捕捞历史沿革,并通过图文墙呈现船老大、轮机长等“海上脊梁”的感人故事。这种“实物+图文”的立体展示,让渔猎文化可“见”更可“读”,真正实现代际传承。“未来我们将邀请老手艺人开设互动课堂,让博物馆成为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地,让渔猎文化真正‘活’起来。”渔村村文化管理员徐爽爽说。

从校园里的巧手实践,到展馆中的岁月回响,沥海街道正以多元方式,让千年渔猎文化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深深扎根、生生不息。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朱灵斐 文/摄 编辑:尉立丹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