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筱昌顺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扮演唐僧。
筱昌顺(1911—1970),原名彭运生,又名彭其盛,柯桥区安昌街道安华村彭家溇人。从小喜欢说唱戏曲,后成为著名绍剧演员,其父亲彭岳友也是绍剧演员。
筱昌顺出身贫苦,自幼学艺,12岁开始随父亲去婚丧喜庆人家唱戏。18岁那年父亡,便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投“桂生舞台”学唱绍剧,效绍剧名生吴昌顺,取艺名为筱昌顺。
筱昌顺18岁进入“绍兴大班”坐唱班学艺,工老旦,兼演花脸。19岁时曾一度“倒嗓”(失声),但通过坚持锻炼得以恢复。他喜用低音,高低音转换自然,字正腔圆,功底扎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流派。1939年,前往上海老闸戏院参加了“同春舞台”演出,和名旦筱玲珑演出了新戏《桃花恨》《苦命女》等剧,名声大振,成为绍剧“同春舞台”(绍剧史上最负盛名的班社之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与筱芳锦、陆长胜、章艳秋等名家齐名,是绍剧发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1950年,他组织昌顺舞台并担任团长。1954年,在浙江省及华东区戏曲汇演中,均荣获演员一等奖。同年,又参加华东戏曲会演,获一等奖金质奖章。筱昌顺演出的代表剧目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饰唐僧)、《百岁挂帅》(饰佘太君)、《血泪荡》(饰王三九)等。
他成功地将老生唱腔的激昂与老旦唱腔的委婉相结合,形成了自己苍凉悲壮、深沉含蓄的独特风格。筱昌顺的艺术继承了绍剧“同春舞台”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根据自身条件、时代审美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动了绍剧表演艺术的进步。
他的戏路非常宽广,是一个作为老生、花脸两门抱的演员,他扮演的老生角色,如《芦花记》中的闵德仁、《龙凤锁》中的林太师等,庄重沉稳,充满正气;他扮演的花脸(大面)角色尤为出色,代表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唐僧更是其艺术巅峰,在“骂猴”一段中,他的大段(阳路)唱腔,情感层层递进,从痛心、失望到决绝,极具艺术感染力。
他与“猴王”六龄童(章宗义)、“悟空”七龄童(章宗信)、陆长胜等艺术家的合作珠联璧合,共同将绍剧艺术推向了辉煌。曾担任浙江绍剧团副团长兼艺委会主任。他桃李满天下,热心培养后人,对年轻演员倾囊相授。他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绍剧老生演员产生了深远影响。
筱昌顺是绍剧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其独特的“筱派”唱腔、精湛的表演技艺和经典的艺术形象,为绍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不仅是绍兴的文化记忆,更是中国戏曲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值得一提的是,筱昌顺在1960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成功塑造了唐僧的形象,该剧于1960年被拍成彩色戏曲电影,周恩来总理还和筱昌顺等演员合影留念。风靡全国,使绍剧走向了全国,筱昌顺也因此家喻户晓。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