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绍兴重阳习俗,你知道多少?

2025-10-26 22:45

来源: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自汉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重阳日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重阳节为绍兴的“四时八节”之一,这些全国性的重阳习俗在绍兴也一样通行。特别是“插茱萸”的习俗,在作为吴越故地的绍兴很普遍。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越地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绍兴人还有用茱萸制酒,在重阳时节喝可以使身体更适应自然气候变化,有养身祛病的作用。

宋朝时,绍兴民间还有重阳节裹栗粽并相互馈赠的风俗。宋《嘉泰会稽志》载:“重九相约登高,佩萸,泛菊,不甚食糕,而多食栗粽,亦以相馈……”

但至迟至清朝时,食粽之俗已不流行,而是代之以米糕,糕上还插五色小旗,以供儿童游戏。清《康熙会稽县志》载:“九月九日,登高,佩萸,泛菊,蒸米为五色糕,剪彩旗,供小儿嬉戏。”在清《嘉庆山阴县志》中,也有“重阳登高,蒸米为五色糕”的记载。方志中的这些记载表明,重阳食五色糕的习俗在清代时当盛行绍兴一带。不过,即使同是绍兴,各地重阳糕的做法和吃法也不尽相同,如新昌重阳糕用糯晚米粉嵌栗蒸熟,吃时蘸红糖水,朴实无华,体现了新昌淳朴的民风;而柯桥一带农村制作重阳糕时则往往拌之以糖水桂花,有些地方还裹之以红枣。

旧时,绍兴民间重阳节还忌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嘉泰会稽志》载:“然是日俗忌不相过,必有丧者,乃往哭其灵。”

绍兴是水乡,又临海,重阳节前后正是螃蟹大量上市之时。此时的螃蟹肉嫩味美,价廉物美,因此,旧时绍兴还有重阳节吃螃蟹的习俗。民谚有“清明螺,端午虾,九月重阳吃横爬”流传,“横爬”就是螃蟹,这是绍兴人对它的形象而又幽默的称呼。

新昌等地农村还有“九月九日农民节”之说。这一天,农家多做麻糍,买鱼肉,杀鸡鸭,办酒宴,称为“吃重阳酒”,故有“重阳不吃饱,亏煞种田佬”的民谚。因为重阳节时当秋收,所以许多村民还会备了祭品,挑往田头,祭祀田公田婆,表示对当年庇佑的感谢,也祈求来年收成的保佑。

1988年,浙江省定重阳节为老人节。从此,绍兴重阳习俗中又增添了尊老爱老的内涵。这一天,许多团体和单位都会进行慰问老年人的活动,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的节目,当然,登高、赏菊、饮酒、食糕等依然是其中经常开展的保留项目。

(内容来源:柯桥日报)

作者: 编辑:夏沁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