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美化危险从来不是真美学

2025-10-26 07:40

来源:

近来,一股名为“探废”的潮流在年轻人中兴起,废弃工厂、烂尾楼盘借“废墟美学”之名,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宠。然而,诗意滤镜背后,是频频发生的摔伤、高坠等安全事故。

在社交平台的流量逻辑下,“废墟探险”被包装成一种文化探索。博主们传授“翻墙技巧”,分享“躲避保安攻略”,评论区里充斥着“闯关经验”。这些内容配上文艺滤镜,让年轻人误以为危险本身就是一种酷。然而,满身的擦痕、摔进烂泥的狼狈,乃至大连摄影师的高坠事故,都在戳破这个泡沫。

这股风潮的兴起,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复杂的精神需求。在高度秩序化的都市生活中,废墟成为最后的“野地”——那里没有监控摄像头,没有消费陷阱,没有绩效指标。对废墟的迷恋,本质上是对过度规划生活的一种出走。然而,出走不等于冒险,探索不能无视危险。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城市治理与平台监管的双重缺失为这股危险潮流提供了生存土壤。城市中的废弃建筑,往往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和警示;社交平台在算法驱动下,对危险内容审核不严。

破解之道在于疏堵结合。平台应当完善审核机制,对教唆危险行为的内容及时限制、下架;城市管理者则要强化源头治理,对废弃建筑进行系统排查,设立醒目的警示标识。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废墟活化”的可行性,将无序的“探险”转化为有组织的“参观”。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址改造、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成功转型,都证明了废墟完全可以安全地焕发新生。

年轻人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对将危险浪漫化必须警惕。美学应该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将生命置于险境。让美学回归本真,让探险守住底线,这才是我们面对“废墟热”应有的态度。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王志高 编辑:方嘉华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