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营,原址在大善塔东北首,为东西向小路,东起解放北路,西至原人民剧院,长约200余米。该地宋时为驻军营地,因位于大营之西,故称西营。其时,府城分五厢九十六坊,西营为第四厢。据嘉泰《会稽志·军营》载:“禁军威果系将第二十二指挥营在第四厢鲤鱼桥东,置额500人”。按鲤鱼桥东以营为地名,分别有铁甲营、西营两处,现铁甲营犹在,而西营早在上世纪90年代建设城市广场时被全部拆除。
西营现仍被“老绍兴”们津津乐道,主要有两件事情。一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有一个叫潘尚升的袍渎人搬到西营,使用原先生产红毡的“潘万盛”招牌,专门制作乌毡帽,年产2000顶,这是绍兴城区历史上首家有记载的专业毡帽店,也让头戴毡帽成为了绍兴人的一大风俗。二是当年在大善塔北侧有一个西营小学,附近还有绍兴百货大楼和绍兴县二轻工业局等单位。
作者: 编辑:严心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