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芳气袭人的绍兴

2025-10-25 08:52

来源:

每次踏足古城的那一刻,便觉一缕缕香气从街巷、河湖、瓦檐间漫出来,不是浓烈的冲撞,而是像江南的雨一般,细细密密裹着人,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去寻这香气的来处。

最先撞向鼻尖的,是山水里漫溢的清润香气。鉴湖水是活的,风一吹,便带着水汽与岸边的荷香、桂香漫过来——春时荷尖初露,嫩得能掐出混着草香和水汽的汁;秋来桂树绕岸,细碎的金蕊落进水里,连水波都浸着甜。若往会稽山走,石阶旁的竹丛长得茂盛,风过处,竹叶的青涩苦香便顺着山势往下淌,混着山间野菊的淡香,吸一口,连肺腑都变得清爽。这是绍兴山水独有的香,不张扬,却让人记挂。

再往巷弄里走,初闻的香有些霸道,仿佛一个固执的旧相识,不由分说地便把你拥了个满怀。但稍一停留,那气味便在鼻腔里化开了,变得醇厚而温润,像是被岁月磨去了棱角的老玉,暖洋洋地贴着你的肺腑。这自然是绍兴的黄酒香了。它不独从那些挂着“酒”字招幡的铺子里飘出来,更是从湿漉漉的河岸石缝里,从乌篷船老大的衣衫上,从深巷人家虚掩的木门后,丝丝缕缕地渗透出来,织成一张无形无影、微醺的网,将整个古城都温柔地笼罩了进去。

绍兴盛产的黄酒中外闻名。昔年我读“红楼”,看到“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一联时,脑海里就想起了绍兴老酒,这既是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阿Q等小人物喝的酒,也是赵太爷、鲁四老爷等阔人喝的酒。我小时,因酒凭票供应,家家户户都自己酿酒,大人们用精白糯米、优质小麦为主要原料,汲取得天独厚的鉴湖水酿制,香气弥漫、芳气袭人。家庭酿造的酒有一个统一名字,即绍兴老白酒。而绍兴地区各酒厂采用不同的配料和酿制方法生产的酒类就多了,加饭、善酿、香雪、花雕、女儿红、状元红等等,品种不同,风味各异。

绍兴老酒已有2500多年的酿造史。“投醪河”的故事便是一个佐证。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亲征伐吴。师行之日,他将越国父老送来的美酒投入河中,然后与士卒共饮河中之水,将士们深感恩德,无不拼命,终于大破吴军。投醪河因此得名。

顺着酒香,信步而走,行人便会发现,香气换成了一种更踏实、更熨帖的暖香。抬眼望去,家家屋檐下,廊前窗边,都悬着一串串酱色的食物,是腊肠、酱鸭、鱼干。阳光懒懒地洒下来,将那深浓的酱色照得透亮,仿佛能瞧见酱货紧实的肌理。那香气,是酱油的咸鲜混着肉脂的丰腴,又被日光和风糅合得恰到好处,不腻不燥,勾着人的食欲,也勾着一种家常过日子的欢喜。这大约便是绍兴的人间烟火气了,不虚无,不缥缈,是实打实的、可以咀嚼的丰足。

当然,芳气袭人,并非只此,香气竞相袭人的风味特产还有很多:香糕、腐乳、麻鸭、霉干菜、茴香豆、豆腐干……绍兴特产,以香诱人,以香醉心,以香兴业。

最让人沉下心的,是藏在砖瓦间的书香、墨香和人文之香。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文化底蕴深厚,书香墨香弥漫在绍兴的每一个角落。兰亭,见证了王羲之等文人墨客的风流雅事,留下了名篇佳作《兰亭集序》。鲁迅故居,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记录着鲁迅先生的童年时光,似乎还能闻到淡淡的书香。沈园,那墙上刻着“红酥手,黄縢酒”的石碑旁,总有人驻足品读,风拂过碑上的字迹,似有诗句的墨香漫出来,裹着几分怅然的温柔。

翰墨飘香的绍兴,素称“文物之邦、名士之乡”。涌现出来的名人数不胜数,历史上的举人进士不说,大批古今名士不说,当今绍兴籍两院院士总数达80多名。这些闪耀的人物,不是清流正派、德化远播之人,就是通古贯今、博学多才之士;不是心忧天下、谋为苍生之人,就是著书立说、建功立业之士!他们的书香、墨香、人格芳香,汇成了绍兴之地的人文馨香!

走在绍兴这座充满芳香的城市,每一步都是一次美好的邂逅,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