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新虹
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在访谈中提到,《六人晚餐》的灵感来源于梵高画作《吃土豆的人》。那是一个乏善可陈的房间,灯光略显冷清,而土豆的热气则弥漫在空气中。画面中的人物,他们的脸庞因变形而相互探寻,仿佛在寻找着生活的意义。鲁敏从中感受到一种生活的艰难与平凡中的温暖,由此启发她创作这部长篇小说。
故事以西南工业小城的陈旧厂区为背景,讲述两个单亲家庭六个人的艰难与分合。工人丁伯刚死了妻子,带着儿子丁成功和女儿珍珍生活。会计苏琴丈夫病故,女儿晓蓝和儿子晓白尚未成人。为了生计和情感寄托,苏琴与丁伯刚开始了一段不清不楚的关系,她每周三去丁家过夜,每周六带着孩子们到丁家,两家人共进丰盛的晚餐。在那个充满工业气息与生活烟火的环境中,这两段固定的时光,成为两个单亲家庭六个孤独灵魂的临时港湾,也使六人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书中六个人的爱,各有残缺。苏琴和丁伯刚的结合,似乎无关爱情,更像是一场能改善生活的“合理利用”。孩子们的世界,同样因爱的空缺布满裂痕。晓白困在模糊的性别意识里,直到爆炸发生后,家人的需要才让他找到前行的方向。珍珍头脑简单,只求一份安稳生活,却在家庭的动荡中身不由己。晓蓝拥有了世俗意义的成功,内心的焦灼仍让她不断回望。丁成功对晓蓝的爱,是整部小说最耀眼的光,却也带着悲剧的底色。他明知两人的未来会陷入凡俗,便鼓励她向前;当晓蓝想回头时,他又为守护她的物质生活,在爆炸的混乱中结束了生命。
鲁敏没有将这些人物困在庸常生活的琐碎里,她用戏谑、狂欢的语调书写着被掩埋牺牲掉的中下阶层,传达出具有普世意义的悲悯情怀。丁伯刚下岗后“半真半假的失忆”,不是逃避,而是生活重压下的无奈缓冲。苏琴在旁人的议论中躲躲藏藏,却能为了子女,选择一个人清心寡欲的日子。即便是看似“失败”的丁成功,他的爱挣脱功利的枷锁,成为晓蓝后来回望时的精神坐标。书中的小人物,都在向上攀爬与向下坠落的拉扯中活着,他们会迷茫,会妥协,会犯错,却“又能够将这些残余的碎片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存在,并使之焕发光彩”。
作者: 编辑:严心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