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的款式数不胜数,但如果仅以生活中最主要、大街上最常见的归一下类,则大概可分成两大类:遮阳的凉帽和御寒的棉帽。不过,有一种帽有点特殊,那就是大盖帽。
小时候,在我们乡下小集镇,见到的大盖帽不是很多,比较常见的便是绿色与白色。街上有寄信、发电报、打电话的邮电所,里面的工作人员就戴着绿色大盖帽。而镇上的政府机关(当时叫公社),里面也有戴大盖帽的人,那顶白色大盖帽,大人们叫“公安”。那时候乡镇一级,基本上都没有设立派出所,往往在机关里面驻一个“公安特派员”,就像现在社区或学校里的警务室,以便及时处理当地的突发事件。听大人说,戴白色大盖帽的要抲人,所以我们这些小孩子看到有戴着白色大盖帽的人走来,心里马上会产生一种敬畏,哪怕几个小伙伴正玩得起劲,你吵我闹,都会一下子噤若寒蝉,战战兢兢。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街上戴大盖帽的多了起来,甚至于我当时工作的单位运输公司,也人手一顶戴到了头上。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各行各业开始步入正轨,福利待遇也上了一个档次,单位不论大小,都有工作服发放,只是想不到我们搬运工的工作服还加上了一顶大盖帽。
这是一顶蓝色大盖帽,与身上的蓝色工作服是一体的,据说是交通运输企业工人的标配。穿上工作服,戴上大盖帽,神气极了。第一次穿戴整齐,我便想到了回家,给老婆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单位距家有20多里,虽然是用自行车代步,但起码也得花一个小时。一大半的路是一条曹娥江边的海塘路,比较平坦,只是路面不宽,充其量不过三米,两辆自行车交集也得减一下速。好在海塘上车辆不多,空气清新,不像公路上车来车往,尘土飞扬。骑在塘上,还能欣赏一下四周的风景。骑着骑着,不一会就日落西山,暮色苍茫,连对面会车的人,都要面对面了才能看清是谁。
俗话说“归心似箭”,回家路上,车骑得是风驰电掣。突然间听到前面不远处传来嘻哈声夹着叫骂声,远远望去,只见三四辆自行车你追我赶地绞在一起,其中一辆还倒在塘边差点滚下塘去,一个小姑娘跌坐在地上气得骂人。我猜定是三个男青年在骚扰小姑娘。我忍不住高喊一声:“哎——干啥!”顺风里只听到一声:“戴大盖帽的来了!”那三人一下子往前逃窜而去。果然猜得不错。坐在地上的小姑娘已经哭出声来。我只好停下车子,把小姑娘的自行车扶正,把掉出来的链条装回链盘,说了一句“可以骑了”,然后骑上自行车准备离去。哪知小姑娘叫了一声“大叔”,支吾着想说什么。我突然想到小姑娘肯定还惊魂未定,怕前面又会碰到不良之徒,想叫我一同前行给其壮胆。“您能不能骑慢一点,我跟在后面……”小姑娘怯怯恳求着,大概是头上这顶大盖帽让她产生了信任感。看来我只得好人做到底了。
幸好小姑娘的家比我家近,也顺道,不一会儿,随着一声“到村了——大叔谢谢”,我松了口气,整了整帽子,自行车又飞了起来。可晚饭还是没有赶上,妻子说等不及了,还以为我今天不回来。看到我头上的大盖帽,妻子也说蛮精神的。当听我说了路上碰到的事,妻子也是一脸羡慕,却笑着吐出一句“冒牌货”……
说起来,我头上这顶大盖帽,确实在众多大盖帽中排不上号,但一戴上,总感觉有那么一点神圣,也许大盖帽展示的就是一种正义与正气!像九三阅兵场上陆、海、空三军方队士兵头上戴着的大盖帽,是国威、军威!那英姿、那气势,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
作者: 编辑:严心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