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生态大米目前已经预订出了5万斤,大约占今年总产量的一半。”昨日上午,在皋埠街道胜利村吼山脚下的一片150余亩的稻田里,绍兴市万国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章建国边查看稻子长势边自豪地说,再过几天就可以开镰了。他说,以前的客户多集中在省内,这两年随着大米品质和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已成功打开了上海、北京等地市场。
2013年,章建国从父亲手中接手了这片稻田,但他深知传统耕种模式难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经过三年的摸索和思考,他毅然决定转型,从江苏等地引进了“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法,并率先拿出100亩田进行试验。
试验田里,甲鱼成了稻田的“生态工程师”。它们不仅有效疏松了土壤,还以害虫为食,成为天然的“除虫专家”,它们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充足的有机养分。这种巧妙的生态循环,使得产出的大米呈现出绿色天然的本真口感,这让章建国坚定了走“小而精”发展道路的信心。
“采用稻渔共生模式后,水稻产量确实要比普通晚稻低约30%。”章建国坦言,“但大米的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市场价值大幅提升,单价从一开始的10多元每斤到现在最高能卖到68元一斤。”这种“一田双收”的模式不仅带来了优质大米,还产出了生态甲鱼,增加收入流,实现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近两年,章建国又在稻田中试验投放了小龙虾和青虾,进一步丰富稻渔共生系统。
为保证大米品质,章建国在水稻品种上不断进行升级优化。他今年选种的“嘉丰优27号”是农业农村部专家培育的新品种,具有抗逆性强、米质优等特点。同时,章建国对共生系统进行精心呵护,采用人工拔草,把紫云英、油菜的秸秆粉碎作为稻田的肥料。前两年,他还投入80多万元打造了一条现代化的大米自动化生产线,稻谷经过自动脱壳、烘干、抛光、筛选等工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营养成分和原始风味。
在夯实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章建国注册了“收富鳖米”商标,通过参加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收富鳖米”曾连续三年荣获省农博会金奖,自2020年起更是在全国优质渔米评比中屡获金奖。有业内专家评价,该米“外观晶莹剔透,口感黏糯有嚼劲,体现了生态种植的优越性”。
章建国表示,现代农业并非单纯追求产量,而是要通过生态种植、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实现农业的价值最大化。接下来,他打算进一步完善稻渔共生系统,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真正健康、优质的生态大米。
作者: 编辑:严心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