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企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 多领域场景落地,“AI+”跑出加速度

2025-10-25 08:09

来源:

在手机上打开“问小越”政务咨询助手,无论是企业咨询惠企补贴还是市民查询异地就医备案要求,语音或文字提问后秒级响应,实现24小时不间断智能应答,答复准确率达98%以上。

记者从越城区大数据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越城区抢先一步按下“AI+政务”快进键,围绕“小切口大提升”,以“场景为王”破题,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政府深度融合,形成政务服务、机关办公、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越智+”应用集群,用一个个可感可知的智能场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把人工智能技术变成了企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

文档整理效率翻倍

据了解,创新升级的“问小越”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多项技术,将社保、医保等15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249个高频企业咨询回答和100余个已办结企业诉求精准植入“智能大脑”,构建起覆盖企业、群众需求的知识体系。企服大厅的数智员工机器人通过数据汇聚整合,实现“一类事一张表”,解决了企业多表填报、分段申请和工作人员跨系统重复录入的问题。智能引导机器人则化身“大厅向导”,除了实时解答常见问题、清晰指引办事流程,还能同步显示取叫号信息,并通过导航功能精准引导群众找到对应办事窗口,让线下办事体验更顺畅、更省心。

“问小越”的推出是越城区大力推进“AI+政务”场景落地应用的缩影。今年7月,《越城区数字政府2.0整体工作方案》出台,明确要让AI在政务应用、低空经济等领域里“大显身手”。区委十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绍兴市越城区委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创新浙江区域实践范例的决定》,更是把“抢占人工智能先机”写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蓝图。

如今,越城区基于政务云私有化部署的智能政务办公平台,已经成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它不仅能实现智能公文审核、公文阅读、公文写作等高频办公场景,还整合了各类公文知识库,可进行精准搜索和智能分析,让海量政务数据焕发新生。自平台启用以来,应用覆盖全区90余个部门、国企、镇街,已累计服务4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公文质量,大大减少了办公人员的重复性工作。

“以前公文审核排版又耗眼神又费时间,现在好了,AI帮我们把格式、内容先过一遍,OCR识别、文档比对等工具,让文档整理效率翻倍。”越城区机关部门不少工作人员感叹。

河湖问题自动识别

低空经济、集成电路、医疗器械是当前越城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在“越智+产业微脑”的助力下,三大产业插上了人工智能的飞跃翅膀,现阶段以低空经济为重点,先行打造产业微脑的示范应用。

据介绍,政府侧相关部门可在平台上聚焦“决策与监管”,实时掌握低空无人机飞行动态与产业资讯,全面把握低空产业运行实况。平台还开通招商研判入口,汇聚重点企业信息,为精准招引优质项目、提升产业治理科学性提供有力支持。企业侧突出“便捷与实用”,搭载智能问答功能,针对低空经济相关政策文件,企业可随时查询,实现政策“一键获取”。在供需对接方面,平台搭建“合作桥梁”,企业既可发布需求寻找合作伙伴,也可展示自身能力拓展商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进一步激发产业协同发展活力。

“越智+城市巡检”也应运而生,该场景以“AI+无人机”为核心抓手,打破传统巡查的空间限制与效率瓶颈,构建起“全域覆盖、智能识别、闭环处置”的立体化巡查体系,让低空资源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倍增器”。

作为该场景的标杆实践,越城区“AI 河长”开辟了河湖治理新模式。无人机每天根据预设的47条自动河道巡查航线,通过AI智能识别模型精准识别有无河道漂浮物以及侵占水域、水质污染、非法垂钓、河道淤积等河湖问题,经AI信息处置员核对后通过“浙水美丽”平台流转至属地河长并完成整改。“AI河长”上岗以来,平均每个月可减人工巡河2200余人次,巡河时间缩短70%以上,处置问题平均时间从20天缩短至5天。

目前,越城区正探索“综合飞一次”跨部门协同模式,在单次飞行中叠加多种AI识别算法,同步完成交通航道巡检与河道环保监测等,通过数据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一机多能、一巡多用”,进一步提升治理集约化水平。

市民有了“随身医生”

“父母年纪大了记性差,多亏有了‘小越’,我们子女点点手机屏幕就能查到老人的预约看病时间,健康信息更是一目了然。”说起手机里的越城区首个医疗领域面向患者的AI应用——“小越”AI健康助手,家住府山街道望月中央花园小区的市民罗女士连连竖起大拇指。

作为今年越城数字政府2.0建设重点项目,“小越”于8月底上线,9月在全区推广应用,如今已成为不少市民钟爱的“随身医生”。用户通过“健康越城”公众号即可登录,建立包含过往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的“数字病历本”,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体检数据可自动归档,市级医院报告也能拍照上传解读。

依托三甲医院合作训练的医疗垂类大模型,“小越”能将复杂体检报告转化为通俗解读,还可生成个性化健康计划,涵盖就诊时间、饮食运动建议,其24小时智能问答功能可解答日常健康问题,还支持家庭成员健康管理,搭配AI心理疗愈师“小安”疏导情绪。目前,该医疗垂类大模型已提级成为市级医疗领域模型,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

从政务服务的“秒级响应”,到执法监管的“高效协同”,再到民生领域的“贴心服务”,“越智+”场景正以点带面,推动越城区“AI+政务”全面提速。而“越智+”AI多领域场景的高效运转,离不开算力、算法、数据三大核心要素的坚实支撑。目前,越城区已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智能算力资源共享。为进一步优化算法能力,市区联动实行模型集约管理,在部署有DeepSeek、通义千问等多参数通用大模型基础上,针对性开发卫健、公文等垂类模型,形成“通用+垂直”能力复用、知识互补的政务大模型体系。当前已登记入库模型21个,建立起涵盖政务服务、卫生医疗等领域的区级模型服务“一本账”。

在数据基座建设上,越城区大数据中心深化数据与语料全流程管理,累计归集数据26.28亿条,全区人口库、法人库优质数据占比分别达99.53%、84.31%,同时聚焦低空经济、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构建特色数据仓,如低空经济特色数据仓已累计归集52万条低空领域相关数据,上架13个低空领域数据集。

“面向‘十五五’,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人工智能+政务’。下一步将持续夯实‘数据基石’,继续深耕场景创新,让‘越智+’更多应用场景落地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为数字政府建设注入更强劲的AI动能。”区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 编辑:严心愉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