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第五届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层次人才创业人工智能专项赛暨第二届绍兴滨海新区全球创业大赛杭州分站赛成功举办,17个优质创业项目同台路演竞技,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展示创新成果,角逐决赛入场券,为滨海新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
此次大赛以“智汇滨海 创领未来”为主题,精准锚定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行业领域,既是绍兴主动顺应全球科技变革趋势的具体实践,也是滨海新区抢抓未来产业机遇、完善新兴产业生态圈的战略行动。自启动以来,大赛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项目,共吸引70余个创业团队报名参与。经过层层筛选,17个优质的高层次人才项目入围杭州分站赛,并现场进行了路演展示。

参赛团队阐述项目详细情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比赛现场,各参赛团队围绕项目核心技术、团队实力、商业前景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带来的“高精度作业人形机器人领航者”项目引来众多关注。“我们研发的全自由度、全尺寸自适应性人形机器人,具备0.1毫米级作业精度、6公里/小时运动速度等核心硬件能力,可覆盖工业装配、商超零售、教育实训、数据采集等多个场景。”该公司市场总监李磊磊介绍,目前项目已在汽车装配、商超零售等领域落地应用,累计交付设备160台,2025年产能预计达500台。“公司计划明年在绍兴设立子公司,重点研发康养领域机器人,并结合绍兴纺织、黄酒、文旅等特色产业开发定制化产品,推动技术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李磊磊说。
瞿国兴教授团队的“单壁碳纳米管及其高固含导电浆料产业化”项目,同样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单壁碳纳米管是硅碳负极电池的核心材料,当前国内年缺口近百吨,90%依赖进口,市场需求年增长率超100%。团队研发的独家批量化生产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产品纯度高等优势。”瞿国兴教授介绍,希望通过这项技术突破,缓解国内新能源产业关键材料进口依赖问题,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大赛以人工智能赛道为核心,同时延伸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旨在通过产业交叉创新,精准匹配滨海新区新兴产业布局需求。”滨海新区人才发展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确保评审专业性,大赛还邀请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陈慧鹏等7位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团,从技术先进性及可行性、商业模式成熟度、市场前景、产业适配性等多个维度,对参赛项目进行考量和评选。
据悉,滨海新区持续强化人才科创项目招引,去年以来,已累计签约人才科创项目20个,落地总投资达6.7亿元,区域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滨海新区人才发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本次大赛优胜项目,新区实施“全生命周期”闭环服务,通过政策精准对接、资金专项扶持、孵化空间保障、产业资源链接、市场渠道拓展等举措,促进项目从引进到落地顺利衔接,加速实现产业化,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创新动能。
作者:越牛新闻见习记者 朱灵斐 编辑:严心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