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以调研寻求最大共识

2025-10-24 17:07

来源:

作为一部开创性的法规,《条例》的制定并无成熟的“上位法”可直接参照,其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在各方观点碰撞中寻求最大共识的创新探索。

“摸着石头过河。”胡学瑾笑着说。最大的难点,恰恰在于最基础的问题——“保护什么?”也就是如何科学、准确地界定“绍兴市名人文化资源”这一核心概念。

在去年8月的调研起草阶段,围绕“名人文化资源”的认定标准,各方意见纷呈。是仅限绍兴籍,还是将在绍兴有过重要活动的外地籍人士纳入?时间跨度如何划定?影响力与贡献如何衡量?仅正面评价还是正反面评价均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俞继抗回忆,仅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一审期间,对这一核心概念的界定就收到了超过20条不同视角的意见建议。这场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贯穿了立法调研、草案起草乃至审议的全过程,直至二审期间,相关的斟酌与打磨仍在继续。

与界定标准同样充满挑战的,是“如何保护”的策略选择,特别是关于是否实施“分级保护”的讨论。有观点认为,应对名人文化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实行差异化的保护与投入策略;但也有意见指出,分级可能造成资源间的“区别对待”,另有一些与会者则担忧,若分级标准不够明晰,可能导致保护范围过于泛化,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统筹,反而与立法的“系统性”初衷相悖。这一关乎保护理念与资源配置的深刻讨论,体现了立法者对每一个细节的审慎考量。

对于“保护什么”这一根本问题,《条例》给出了清晰而全面的答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立江在发布会上明确指出:“《条例》从时间、空间、价值意义等维度首次界定了名人文化资源的概念,将与本市历代以及当代名人的工作、生活或者其他活动相关的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均列入保护对象,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利用的范围。”

在保护策略上,《条例》通过建立名人文化资源名录制度并进行动态管理,实现了对所有纳入名录的资源的系统性、规范化保护,同时为未来实施更精细化的管理措施预留了接口。

(内容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 编辑:谢媛

  • 越牛新闻客户端

  • 越牛新闻微信

  • 绍兴发布微信

  • 越牛新闻微博

  • 绍兴发布微博

爆料

新闻热线

0575-88880000

投稿信箱

zjsxne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