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程韬的父亲是一名木匠,坚守着仿古木雕的手艺,但邢程韬没有“子承父业”,而是成了一名“园丁”——创作出一个个精美花艺作品。他成绩优异却放弃高考,报考职业院校学习园艺、花艺,屡屡在国家级、世界级比赛中获奖。在“另类”选择之中,他收获了不一样的“花样人生”。
意外选择
优等生突然报考职业院校
那是一段如野草般坚强生长的童年时光。2002年,邢程韬出生在嵊州市长乐镇,5岁时,父母做生意,他跟去了上海。读完小学后,他又独自回到家乡,继续学业。
“小学时,爸妈过年时才会回来,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上初中的时候我又寄宿在老师家中。”邢程韬说,小时候,他对父母的记忆是淡薄的,但没有什么怨言,更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叛逆,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他都懂事上进。初中时,每天早晨5点半,他就会在书桌前看书;晚上9点半熄灯后,他还会再偷偷打灯,做几套题目。勤奋学习有了回报,他顺利考进了当地最好的中学。

邢程韬和他的花艺作品。
然而,时刻紧绷的弦总会在某一时刻突然断裂。2020年11月,高三上半学期末,一个自修课的早晨,邢程韬跟往常一样在教室里做试卷。但一瞬间,他看到题目就头晕,一道题都做不下去了。他深知高考的压力已经让他到达了崩溃边缘,于是找到老师请假,并向父母提出了不愿参加高考的想法。
“可能是从小太要强了吧,给自己压力太大了,那刻真的撑不下去了。”邢程韬回忆,当他提出放弃高考时,父母十分震惊且无法理解,但是考虑到邢程韬当时的身体状况,最终还是妥协了。
于是,邢程韬回到家中休养。后来,他仍然对参加高考心有抵触,状态无法调整。可是他又清楚,不去读大学,以后的人生一片渺茫,于是陷入了挣扎与无措之中。
此时,一个转机出现了——他偶然间在网上看到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现金华职业技术大学)的自主招生信息。虽然这个学校离当初的目标大学相距甚远,但是如果能学好一门技术,也是一条出路。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报了名,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的考试。
至于为何选择园艺技术专业,邢程韬笑着说:“那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我一向动手能力不错,觉得莳花弄草应该不难,现在想来也没后悔,专业很适合我。”他重新拾起信心,选择了另一条求学之路,这亦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人生经历。
机会降临
沉浸在学习的“花园”中
进校后没几天,一个机会来到他的面前——学校的花艺工作室要选拔参加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选手。好胜心颇强的邢程韬兴致勃勃地报了名。当时竞争激烈,报名有80人,要经过3轮筛选,选择4人参加集训,最终能参赛的只有2人。
选拔过程比想象中艰难。“花艺的制作通常分为设计、准备、处理、组装、装饰和收尾等环节。前两个环节考的是基础,就是折骨架和搭骨架,一个考验的是动手能力,还有一个考验的是框架的平衡性,而我才刚开始学习。”邢程韬说,竞争对手里,有职高生,他们在以前就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美术生,他们对花的整体造型、色彩搭配等都能很好地把握。而自己只是“半路出家”,完全没有优势。
第3轮考的是现代花艺作品的“架构”和传统插花两个项目。“现代花艺的基本架构讲究比例协调,也要保证其稳定性,传统插花则要遵循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上轻下重、上聚下散等原则,既要有层次感,还要有美感。”邢程韬说。
选拔结果出来后,他落选了。但是世事奇妙,仿佛有命运在推动。花艺工作室的老师把学生们的作品拍摄下来,给行业内一名出名的大师看,没想到大师一眼选中了邢程韬的作品。最终,邢程韬被特选进集训队伍。
成为优秀的花艺师并非易事。邢程韬在学习花艺的过程中,深入研究了色彩搭配知识、中西方美学,还了解了花艺的历史渊源和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他常常沉浸在学习的“花园”之中,边实践边总结。集训那段日子里,他每天早上8点开始练习,到晚上11点才结束,有时候站在操作台前,一站就是半天。
经过长达一年的高强度集训,邢程韬最终从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虽然第一次参赛就获奖,但是作为初出茅庐的选手,赛场上存在的问题不少,比赛规定在2个小时内完成一个作品,邢程韬前面花费的时间太多,导致后续上花出现失误,事后他也认真地进行了反思。

邢程韬的作品“一架粉长春”
“其实我做花艺以来,还遇到过一些偏见。有人觉得花艺应该是女孩子做的事情,但我觉得并不是。这是一门传承美、表达美的艺术,我相信自己能做好。”邢程韬颇有信心地说。
释放自我
一次意外创作荣获国际大奖
首战告捷,邢程韬的花艺之路也越来越顺利。后来他又参加了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荷花艺大赛,屡屡获奖。2024年,他还顺利“专升本”,考入浙江农林大学继续学习,辛勤的少年终于在奋斗的时光中弥补了当年的遗憾。
2024年国庆节前,专科学校的老师找到他,希望他回到母校,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能在国际大舞台上比拼,邢程韬自然不愿放过这样宝贵的机会。他回到母校,备战了一个多月,最终作为代表浙江的选手,前往云南参赛。
这次比赛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要求也与以往完全不同。怎样才能做出有新意的作品?邢程韬还记得那夜,他与老师因为创作发生了一次口角。静悄悄的深夜,他久久无法释怀。在不甘和失落的情绪下,他开始动手插花。那是一个少见的比例不协调的作品,他故意在小瓶子中做了一组不断延伸、向外怒放的设计。他选用枯枝、松柏、菊花、佛手等当地花材作为基础,最中央则选用了几株橙色的天堂鸟,仿佛在向上“鸣叫”。他把它当作“自我意识的最后挣扎”。没想到第二天,老师一见到这件作品就赞不绝口。
这幅作品以“古韵新花”为题,描绘了当地的山村景象,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大赛铜奖。
“中国传统插花顺应自然,更加注重唯心;现代插花则包含一些人为的干预,更加唯物。我还是偏爱传统插花,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传承东方美学,展现天人合一的理念。”邢程韬说,自从开始做花艺,他越来越体会到这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陶冶自身、传递美好的“疗愈方法”,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
明年即将大学毕业的他,已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目前是计划回到家乡,先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做花艺。花艺,我是坚决不会放弃的,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去大城市开展一些花艺项目,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花之美。”邢程韬笑着说。
一步步走来,他清除了心中的杂草,每一次创作花艺作品,修剪枝丫时似乎也是在修剪自己的内心。相信他能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一路繁花似锦,芬芳相伴。
作者:越牛新闻记者 王文其 张峰 编辑:杨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