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亩地增产500多斤,且番薯个头比普通土壤种出来的要大。”近日,越城区泽楠家庭农场的十余亩番薯试验田迎来丰收。农场负责人李泽楠说,这主要得益于农场实施的“菌棒基质在番薯种植中的节本增效试验”。这不只是番薯产量的提升,也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一次成功探索。
这片试验田的背后,是越城区推动农业科技攻关的系统布局。今年,越城区厉氏家庭农场实施的晚粳稻新品种“秀水7204”引进种植试验示范、绍兴禹果农业有限公司实施的桑叶芽茶生态加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绍兴弘盛蓝莓专业合作社实施的蓝莓基质盆栽技术试验等八大项目被确定为区级农业科技试验项目,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泽楠农场原有70多亩蘑菇种植基地,每年产生大量废弃菌棒,堆放占地方,处理成本又高。李泽楠带领团队将菌棒粉碎后配比适量肥料,制成专用基质用于番薯种植。经过100多天的田间对比,结果显示:试验组不仅复合肥用量下降超六成,土壤也更疏松肥沃,番薯亩产和品质实现双提升。
同样迎来技术突破的还有越城区顾家蜂场。蜂螨作为养蜂业的“头号敌害”,以往多依赖化学药剂防控,存在药物残留和蜂群抗药性风险。顾家蜂场通过与浙江大学合作,引进“蜂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使用从百里酚等植物中提取的植物精油进行防治。“精油不仅防控效果优于传统药剂,而且无农残,对蜂群更安全。”顾家蜂场负责人顾奇卫说:“对比发现,使用精油的蜂群健康活跃,而依赖某些传统药物的蜂群,蜜蜂受螨害后往往飞行能力减弱,甚至趴地不起。”
在果桑领域,绍兴禹果农业的35亩桑树也因科技赋能焕发新生。该企业通过研发绿色生态高效技术,创新制茶工艺,制定《一芽一叶摘芯规范》,并引进自动化加工设备,结合绍兴龙井茶炒制技术,通过数十次生产试验,形成桑叶芽茶独特的加工技法,成功开发出兼具桑叶健康功效与绿茶清香的新产品,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 编辑:严心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