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虞区曹娥街道漳汀石料厂废弃矿山,经过场地平整、修筑排水沟、种植树木等,成功实现变身,这座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从“荒山”变成了青山。
矿山生态修复是推进矿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内容。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今年我市计划完成废弃矿山修复项目17个,面积42.98公顷,目前已完工14个,完成修复面积37.85公顷。
“矿山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的削坡填坑、栽树种草,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抚平“生态疤痕”,让废弃矿山恢复“绿水青山”,再造“金山银山”。“十四五”以来,全市已修复历史遗留矿山51座2237亩,恢复林草地529亩,新增农用地710亩,盘活建设用地866亩。
我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分析、无人机航拍等技术,结合历史数据与实地勘察,查明废弃矿山空间位置、产权归属、生态现状等基本情况,形成标准统一、信息可靠的矿山生态修复数据库。针对各矿山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实际情况,我市落实具体修复举措,确保“一矿一策”修复方案科学制订,并聘请行业专家从严把关项目验收,推动修复项目高质量、高标准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矿区资源情况等,我市积极探索“修复+”开发利用路径,形成“修复+产业园”“修复+文旅”“修复+现代农业”等多元模式。绿色发展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更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如诸暨市应店街镇花大力气对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废弃矿山经过复垦还绿,如今已成为良田和果园;越城区富盛镇五峰岭废弃矿山经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成了热门打卡地。
手机扫码分享本文
作者: 编辑:严心愉
